初冬時節,地處長汀三洲的汀江國家濕地公園一片繁忙,剛剛完成公園130多種植物的掛牌,又忙著進行汀江100多畝護岸林的補植改造,形成防護林帶以起到綠化、美化、固化河岸的多功能效果,實現“百姓富、生態美”的目標。
汀江國家濕地公園以三洲鎮為中心,涉及河田鎮、濯田鎮共12個行政村,總面積590.9公頃,其中濕地面積466.8公頃,屬于典型的河流濕地公園,公園規劃分為保育區、恢復區、合理利用區、宣教展示區和管理服務區5個功能區,是以客家母親河——汀江的保護為主題,同時展示長汀水土流失治理成果,建成集河流濕地保護與恢復、生態文明教育、科研監測、休閑體驗于一體的國家濕地公園。自2014年11月開園以來,積極打造森林生態景觀,在公園宣教展示區完成種植銀杏、紫薇、雞爪槭、櫻花、杜英等870畝,既提高了林分質量,增強觀賞性,又提升了生物多樣性。實施濕地恢復工程,通過種植水蔥、黃菖蒲、旱傘草、睡蓮、荷花等水生植物,建成濕地生態園150畝、濕地植物園300畝、濕地探索性體驗園300畝、濕地植物凈化池150畝。目前,濕地宣教館的設計方案已完成,進入施工設計階段。
開園一年來,濕地的生態、物種及景觀得到較好恢復,初步形態生態特色,并帶動了三洲生態旅游及品牌效應,三洲群眾抓住這一契機,大力發展鄉村游、生態游,建起濕地灣農莊等18家農家樂,一年來已接待海內外游客30余萬人次。濕地灣農莊主人張平說,僅國慶黃金周,就接待游客近2000人,過去的光山禿嶺,如今成了生態旅游勝地。(通訊員 陳天長 丘嘉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