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東南科學城
四片區納入聯動區
草案提出,北翼產業發展區重點發展冶金建材、散貨物流、輕工食品等產業,打造絲路海港城(羅源灣港城)、現代物流城。中部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帶重點發展電子信息、光電、 生物醫藥、互聯網、化纖紡織等產業,打造沿烏龍江高新技術制造帶和生態型科創走廊。南翼環江陰灣臨港產業發展區重點發展電子信息、新型顯示、輕工食品、化工新材料、生物醫藥、臨港制造等產業,打造絲路海港城(江陰灣港城)。
打造中國東南科學城,推動上街、大學城、高新區打造中國東南科學城核心區,將濱海新城大數據產業園、經濟開發區、軟件園、南通等納入科學城聯動區。
建設“海絲”
國際門戶樞紐
草案提出,建設“海絲”國際門戶樞紐,以長樂國際機場和福州港為依托,提升國內國際交通服務能力。
全面推進海上絲綢之路門戶樞紐機場建設,建設國家級臨空經濟示范區;打造國際航空城,構建“機場+高鐵/城際鐵路”復合客運樞紐。
全面推進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重點港口建設,打造海港國際品牌;重點建設江陰、羅源灣“一集一散”兩大港區,特色化發展松下港區、閩江口內港區。
鐵路1-2-3出行交通圈:1小時通達海西城鎮群主要城市,2小時通達省域全部地市及外省周邊地級市,3小時通達周邊省會城市及周邊城鎮群核心城市。
公路1.5-4-10出行交通圈:1.5小時通達市域全部縣市,4小時通達省域和海西城鎮群核心城市,10小時通達周邊省會城市及上海、廣州、深圳等周邊城鎮群核心城市。
全球1-2-3物流圈:1天通達全國主要城市,2天通達周邊主要國家和地區,3天通達全球核心城市。
構建以軌道交通系統為骨架,常規公交為主體的多模式、多層級公共交通體系;推進高速公路、國省道和城市快速路有機銜接,形成“兩環三縱五橫”的快速干路網絡;構建智慧交通大數據平臺。(記者 何佳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