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尾區在產業方面抓創新促發展,福光的鏡頭產品應用在“大船”和火星探測“天問一號”上,新大陸自主研發的區塊鏈技術“新鏈”成功通過國家級評測,星云推出新型充電站實現從TOB市場轉戰TOC市場首次嘗試;在民生方面,著力解決福州“菜籃子”的短板問題,推動“我為群眾辦實事”落實見效。
馬尾區新一屆領導班子牢記今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馬尾考察時“抓創新不問‘出身’”的囑托,將“馬尾的事,特事特辦,馬上就辦”精神一以貫之,扎實開展黨史學習教育與實際工作相結合,推進“我為群眾辦實事”落實見效,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加快宜居宜業現代化新馬尾建設。
點對點助龍頭企業跨越發展
“馬尾區的政府服務非常周到。”福建星云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劉作斌說,上周,馬尾區點對點助力企業跨越發展“1+X”行動啟動儀式在星云股份舉行,馬尾區人社局與星云股份簽署助推發展協議,從“打造一個省級和諧勞動關系企業”“設立一個職業技能培訓示范點”“提供一個線上服務企業平臺”“探索一條校企合作新路子”等方面,服務企業高質量發展超越。
劉作斌說:“這對公司高質量發展有很大幫助。作為科技創新型企業,我們對職業技術人才需求大,簽約是對職業技術人才培養的新探索,為我們搭建起產教融合的新平臺,多層次構建職業技術人才培養、輸入通道。”
星云股份扎根馬尾十余年,從一家小公司成長為如今掌握全國新能源汽車檢測話語權,新能源汽車能源動力系統關鍵共性檢測技術及標準體系項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旗下時代星云、星云檢測入選2021年福建省數字經濟領域“瞪羚”創新企業名單。
扶引大龍頭、培育大集群、發展大產業。今年以來,馬尾區已指導星云股份開展職工技能提升培訓519人次,助力企業在生產、研發上取得新成效,同時推進其與福建省飛毛腿技師學院校企合作,開設星云班,為企業技能型人才儲備提供了有力保障。接下來,馬尾區將圍繞企業實際需求,繼續與其他重點企業開展合作,持續深入推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
深入產業項目一線“把脈問診”
近期,馬尾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持續走訪重點企業,以及物聯網等馬尾優勢產業園區,幫助企業排憂解難,為企業進一步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條件。
在新一代裝備制造產業基地福州(馬尾)萬洋眾創城,馬尾區著力解決人才招聘、公交配套等問題。在總投資22億元的聯東U谷·福州物聯網產業園建設現場,馬尾區研究如何確保項目盡快建成,爭取3年至5年培育出數十家上市企業、“獨角獸”企業和“單項冠軍”企業,助力產業園成為福州市乃至全省最優質的高端產業集聚區標桿。
在走訪中,馬尾區直相關部門靠前服務,積極關注企業發展,主動對接相關扶企惠企政策,創新政府服務企業模式、創新人才建設模式,助力企業高質量發展。18日,區商務局走訪福建財源茂盛投資有限公司,幫助企業辦理增資擴股及外資到資事宜。
這些都是馬尾區以創新服務產業發展的縮影。馬尾區始終以“我為群眾辦實事”為出發點,采取“急事急辦、特事特辦”形式,切實幫助企業解決燃眉之急,用心用情服務企業。馬尾區高新園區深入企業開展調研281次,已幫助企業協調住宿難、用工難等實際困難46個。馬尾在全市率先推廣電子勞動合同,搭建電子勞動合同服務平臺,為企業提供電子勞動合同簽署及相關合同管理服務。
上市企業是一個地區綜合經濟實力的具體體現,是衡量地方發展質量和水平的重要標尺。繼科創板福建第一股福光股份來自馬尾后,今年隨著來自馬尾的創識科技在創業板敲鐘上市和同樣來自馬尾的騰景科技亮相科創板,資本市場“福州板塊”加速壯大。馬尾已成為高新技術產業發展高地,“天問一號”探測器上的星敏感器光學導航系統鏡頭、全球首顆數字公民安全解碼芯片等均出自馬尾。
多措并舉辦實事惠民生
馬尾還著力提升人居環境、城市空間等,更好造福人民群眾。在城市品質提升中,為加快補齊民生短板,馬尾區加快推動地鐵2號線馬尾延伸段建設,加快推進名校項目落地,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為了構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馬尾區文體旅局開展新一輪“為民辦實事”項目,今年將更新、新建20條室外健身路徑,提升改造3個農民體育健身工程、1個智能健身驛站、1個室內健身房、2處納涼點軌道棋,新建五人制足球場地2片,目前多個項目正在建設。
馬尾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點位設立20個愛心茶攤,盛夏送清涼。為了精準傳遞“馬尾溫度”,馬尾還深化近鄰黨建助力基層治理。各社區在近鄰黨建工作中形成了“一社區一特色”,如凱隆社區“1+3”黨建聚合工作法、旺岐社區“四共”工作法、船政社區“12345”近鄰黨建新模式、濱西社區創新“3L”工作法、濱東社區三“心”工作法等,切實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把溫暖送到居民群眾的心坎上。
馬尾政法系統不斷創新便民利民舉措,讓司法行政辦實事工作走進人民心中。區法院推出企業破產處置一站式服務、成立全省首家“服務保障鄉村振興法官工作室”等便民利民措施。區檢察院推出公益訴訟解民憂、生態保護佑民生等六大便民利民舉措。
小小菜籃子,裝著大民生。馬尾區牢記囑托,堅持“3820”戰略工程思想精髓,根據福州對瑯岐果蔬生產供給基地建設提出的“可參觀、可學習、可復制、可推廣”要求,依托瑯岐“一區三基地”主體框架及“1+10+8”聯動機制,運用“項目指揮部+臨時黨支部”服務保障模式,著力解決福州“菜籃子”的“春淡”“秋淡”短板問題。(記者 歐陽進權 通訊員 吳丹紅 薛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