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態下,面臨前所未有機遇的福建如何順勢而為?2015年福建兩會期間,福建省政協副主席、民建福建省委主委郭振家提出“重市場、微刺激、勵創新、促創業、去杠桿、固實體、凈環境”二十一字建議。
29日上午,省政協第十一屆三次會議第二次大會上,郭振家對上述“二十一”字作了具體闡述。
郭振家說,“重市場”就是要厘清政府與市場的主體功能邊界,防控市場與政府行為之間的交叉、錯位與無序;在完善現代市場體系和市場定價機制基礎上,建立健全市場制度體系,防止隨意征地等;加快市場數據與市場信用體系建設。
“微刺激”要引導國有資本,特別是激勵社會資本,向鐵路以及現代農業等領域投資,為福建經濟現代化與改善民生夯實經濟基礎,同時,打好小城鎮綜合改革發展戰役,提高城鎮化質量,深化與港澳臺合作,依托福建海外華僑,發展福建海上跨國旅游。
針對“勵創新”,郭振家提出要構建知識與技術相耦合,技術與金融相融合,企業、科研機構與高校、政府相協同的創新平臺;逐步取消學校、科研機構的行政級別,建立學術評價與市場應用評價相統一的科技創新成果評價體系;充分提高公共科技平臺與知識資源的有效利用;抓住新一輪商業變革時機,做大做強福建互聯網產業。
他認為,“促創業”就要改革教育制度,發展職業技術教育與各類創業型大學;建立創業孵化示范園區,為各類創業項目提供金融支持;加大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力度,為創業者提供便捷服務。
所謂“去杠桿”,在郭振家看來,就要建立健全社會主要經濟活動部門的信用數據體系,遏制、降低地方政府、企業和家庭過度使用金融杠桿進行負債投資;加強債券市場與資本市場杠桿融資監管;加強民間影子銀行、信托公司等風險監管,嚴防金融機構的過度杠桿融資操作。
郭振家建言,“固實體”就要完善金融貸款通則,降低實體經濟的融資成本;引導創業投資基金和股權投資企業參與實體企業的兼并重組;促進福建民間投資和海外投資回歸實體經濟,遏制因虛擬經濟領域中的過度投機、暴利行為而削弱投資實體經濟發展的趨勢。
在“凈環境”方面,就是要完善自然生態產權數據庫,以及自然資源產權和財富價值評估制度;建立、完善自然生態有償使用和生態補償制度;建立嚴格的生態保護和生態紅線管控法規;建立健全有利于可持續發展與綜合競爭力提升的綠色GDP考核機制。
更多內容請關注專題:2015年福建兩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