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簡介:葉翀,福州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物流系主任,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民盟福建省委會青年委員會委員,福建新僑人才聯誼會副秘書長,福建省留學生同學會福州大學分會副會長,日本流通科學大學流通科學研究所客座研究員,《國際商業技術》特約編輯。
福州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物流系主任、碩士生導師葉翀
自貿園區建設已成為福建加快經濟發展的重要路徑,對這一“新生事物”帶來的難得的歷史機遇不能茫然。福州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物流系主任、碩士生導師葉翀說,在加快建設“新福建”的進程中,福建全省要增強危機意識,把握自貿園區建設的歷史機遇,走出福建獨特的發展路徑。
最近,福建省委省政府提出落實中央對福建的重大決策部署,用好中央政策。葉翀認為,福建要對發展自貿園區有足夠的重視,可以借鑒上海市一年一屆的國際商業論壇、福建省僑聯兩周一次的僑智沙龍等形式,多組織相關的討論,不妨把上海自貿園區管委會副主任簡大年這類的專家學者請進來,進行理論闡釋與經驗推廣。
在“請進來”的同時,政府相關人員或行業協會也要盡快“走出去”。他說,我們除了多看看目前國內唯一樣本的上海自貿區外,還要了解日本、新加坡、韓國的自貿區是如何建設的,盡可能多地了解自貿區建設中出現的諸多問題,在借鑒他人經驗的基礎上,做好頂層設計,充分論證并明確福建自貿園區建設的方向,真正做到“科學發展”和“快中求好”。
福建應該進一步解放思想,大膽嘗試。他表示,面對日趨激烈的區域競爭和自貿園區發展良機,福建應先搞活機制,“先行先珍惜”。這樣,嗅覺靈敏的企業、僑資在理解自貿園區以及負面清單管理模式等概念后,自然能敏銳地發現其中的商機,實現福建經濟“有質量、有效益”的發展。
同時,福建規劃自貿園區的跨度全國最大,面積達到上海的19倍之多,一區多園的現狀勢必帶來管理上的難度。各地方政府在經濟發展上不存在硅谷式的競合關系,要協調好各園之間的關系,避免出現二人三足的局面。
另外,福建在“機制活”后,要實現“產業優”,也要在定位高新科技和新型服務業等新產業發展的道路,避免走彎路。葉翀也提出了電商熱和自貿園區建設結合的建議。他說,目前,福建省的電子商務產業園區建設如火如荼,開建、在建的有福州、廈門、安溪、龍巖、邵武、武夷山等地,其中不乏標榜“全國最大”的名頭。在阿里巴巴效應下,福建電商產業園的建設“快”,更要“好”。個別的跨境電子商務產業園區若能與自貿園區建設帶來的機遇較好地結合,將會有較好的發展前景。
電商產業園過多地強調物流方面運輸、保管的功能,背離了商物分離的社會經濟進步趨勢。他認為,互聯網思維下的電商產業早已突破地域的限制,理想的電商產業園應該是一個虛實結合的平臺。舊工業區或城區由于地理位置、配套條件的優勢,可以建設成為電商產業人才與創新的高地,管理商流、信息流、資金流,這樣才能實現“產業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