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十一”購物狂歡節即將來臨,為切實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福建省消委會發布消費提示。
一、購物前要冷靜思考 理性規劃
制定合理購物清單,理性消費:根據自身實際需求,列好合理購物清單,避免盲目跟風購買不需要的商品,防止沖動消費。
了解商品信息:仔細研究商品的規格、參數、功能、材質等關鍵信息,查看商品評價和銷量,尤其是差評內容,以便對商品質量有更準確的判斷。
對比價格走勢:不要被看似誘人的折扣所迷惑,提前關注心儀商品的價格變化,通過多個電商平臺或不同時間段進行對比,識別是否存在先漲后降等虛假折扣情況。
二、選擇正規購物平臺和商家 確保交易安全
認準正規平臺:優先選擇知名度高、信譽良好、售后服務完善的電商平臺進行購物。查看平臺是否具備相關經營資質,可通過官方網站、工商登記信息等渠道核實。
考察商家信譽:在平臺內選擇商家時,關注商家的信譽評級、開店時長、消費者評價等因素。盡量選擇有良好口碑且經營穩定的商家。
注意交易安全:確保購物過程中網絡環境安全,避免在公共無線網絡環境下進行支付操作。同時,要留意支付頁面的網址是否正確,防止進入釣魚網站造成財產損失。
三、看清促銷規則 避免消費陷阱
弄懂優惠條款:“雙十一”期間促銷活動繁多,各種滿減、折扣、贈品等優惠讓人眼花繚亂。在參與活動前,務必仔細閱讀并弄懂促銷規則,比如滿減的門檻、是否可疊加使用、贈品的發放條件等,避免因誤解規則而產生不必要的消費或無法享受優惠。
警惕虛假宣傳:部分商家可能會夸大商品功效、虛構優惠力度等進行虛假宣傳。消費者要保持清醒頭腦,對過于夸大的宣傳內容持懷疑態度。
防范價格欺詐:注意觀察商品價格是否存在異常波動,如在活動前大幅漲價,活動時再降價,看似優惠實則未享受到真正實惠。若發現此類情況,可及時向平臺或相關部門舉報。
四、“第三方測評”信息理性辨識
社交媒體上的種草視頻、購物攻略、第三方測評和測評紅黑榜單等,可能存在誘導消費,消費者應多平臺、多渠道進行比較,客觀理性看待各類測評榜單和測評內容。保持清醒,審視真實消費需求,按需購買商品。
五、謹慎購買高風險商品
預售商品:參與預售活動時,要仔細閱讀預售規則,了解定金和尾款的支付方式、退還條件等。有些預售商品可能存在不退還定金、發貨時間不確定等風險,消費者要慎重考慮后再決定是否參與。
虛擬商品:對于虛擬商品,如游戲幣、充值卡、在線課程等,購買前要確認商品的來源是否合法、有效期是否明確、是否可退換等。由于虛擬商品的特殊性,一旦出現問題,維權相對困難,所以要更加謹慎購買。
六、關注售后服務 提前了解退換貨政策
查看售后條款:在購買商品前,要仔細查看商家的售后服務條款,包括退換貨政策、保修期限、維修方式等內容,確保自己在需要時能夠順利享受到應有的服務。
七、保留購物憑證 便于維權舉證
保存訂單信息:下單成功后,及時保存訂單截圖,包括商品名稱、規格、價格、訂單編號、下單時間等關鍵信息,以便日后查詢和維權使用。
留存聊天記錄:與商家客服溝通的聊天記錄也是重要的維權憑證,特別是涉及商品質量、售后服務、促銷規則等方面的內容,要完整保存。
注意索要發票:購買商品時,應主動向商家索要發票,發票是購買商品的重要憑證,在維權時起到關鍵作用。(記者 盧金福)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中國海帶之鄉”霞浦縣海帶迎來采收季節2025-04-22
挖掘泉州的鄉村之美、名橋之美、名山之美、飲食之美,讓時代記憶在城市更新中重煥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