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在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指引下,我省積極對接央企投資,央企大項目、好項目在閩簽約、落地、開工、投產漸成常態。去年,我省建立了常態化對接央企的新機制,央企入閩不斷提速。
央企看好福建,央地攜手共進!省第十一次黨代會提出,要聚焦“兩新一重”和補短板,積極擴大有效投資,強化與央企、民企、外企對接,吸引更多優質投資。如今,在閩央企已經成為福建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
剛過去的9月,央企在閩項目不斷傳出“好聲音”——
中國石化集團主導的總投資超700億元的福建古雷煉化一體化工程二期項目投資協議正式簽訂。
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旗下天馬微電子首條專精于中小顯示領域的高世代生產線——第8.6代新型顯示面板生產線項目在廈門開工。
中國核能電力股份有限公司運營的漳州核電項目3、4號機組獲國務院核準。
……
沿著福建漫長蜿蜒的海岸線,寧德核電、中銅東南銅業、三峽海上風電產業園、福清核電、福建煉化、泉州中車、古雷石化等央企項目密布,蔚為壯觀。
截至目前,98家央企中,已有92家在我省投資項目或開展業務合作。黨的十八大以來,共有44家央企與我省簽訂合作協議,全省各地與央企合作項目657個,總投資1.8萬億元。
央企項目活躍于福建重點布局領域,已成為福建產業補短板、增總量、優結構、提質量的重要支撐。
鑄“鏈”
加快形成產業新增長極
走進古雷煉化一體化工程一期項目裝置現場,銀塔巍峨,樁基林立,生產車間機聲隆隆,裝滿貨物的車輛往來穿梭。
去年8月18日,古雷煉化一體化項目建成投產。從項目中交到開車成功,不到3個月時間,創下近年來我國石化大乙烯中交開車新紀錄。該項目一期工程主要生產EVA、聚丙烯、SBS橡膠等各類高端化工產品,將拉動周邊地區塑料、橡膠、紡織、服裝、電子及儀表制造等十幾個相關行業、上千億元產業發展。
古雷煉化一體化工程是由中國石化福建煉化公司和旭騰投資有限公司合資建設,是海峽兩岸最大石化產業合作項目,一期項目總投資278億元。
“當前,福建石化產業正朝著‘減油增化’、一體化、精細化發展,古雷煉化一體化項目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應運而生,項目大大提高了省內高端石化材料的供應能力。”中國石化福建煉化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劉向東說。
多年來,福建煉化以泉港石化園區、古雷石化園區為基地,在形成成品油、乙烯、芳烴等煉化一次、二次產業鏈的基礎上,吸引上下游企業入駐園區,帶動形成精細化、高端化的三次、四次產業鏈,為我省石化產業鏈的強鏈延鏈補鏈帶來重要動力。
近期,福建古雷煉化一體化工程二期項目投資協議正式簽訂,項目進一步補“油頭”,延“化尾”,促進我省石化產業邁向更高端。
央企資金足、理念新、動能強,不僅能帶動產業集聚,還能有效彌補區域產業之短板。
近日,廈門天馬光電子第8.6代新型顯示面板生產線項目正式開工,我省的新型顯示產業圖譜再增一塊重要“拼圖”。
“項目面向車載顯示、IT顯示、工業品顯示三大應用市場,擁抱顯示大屏化新趨勢。”天馬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執行副總裁王磊表示。目前,天馬除第5.5代及第6代兩條滿產滿銷的LTPS產線,在建1條第6代柔性AMOLED產線已點亮,計劃建設一條全制程Micro-LED實驗線……
曾經,“缺芯少屏”是福建電子信息產業之短板,而如今,天馬正助力廈門成為一座覆蓋所有主流顯示技術的高新產業城市。
“先進制造業產業鏈較長,尤其是上游設備、材料,均有高技術含量。”王磊表示,福建省明確將新型顯示產業作為重點布局的產業和核心戰略方向,主動圍繞產業鏈招商,加快產業前沿技術布局,助力企業就近配套、降低成本,這也成為央企在閩不斷拓展的強勁動力。
我省還瞄準產業鏈缺失環節,借央企大項目快速“補鏈”,再造增長極。
由中鋁集團與省政府共同出資組建的中銅東南銅業2019年3月項目達產,目前單條生產線規模、產能均居全國前列。項目不僅填補了我省的銅產業缺失,還吸引了正威電子信息新材料、福浦銅鋁加工、嘉元銅箔等銅產業項目就近配套,千億產業集群呼之欲出。
“閩東的新能源汽車、鋰電池等產業發展迅猛,對銅的需求量較大。另外,冶煉回收所生產的硫酸也是省內己內酰胺企業的重要資源。接下來,我們將系統分析區域產業關聯性,推動產業鏈配套本地化。”中銅東南銅業黨委副書記、副總經理楊美彥說。
賦“能”
共建多元能源供應新體系
坐船從福州興化灣碼頭出海,放眼望去,碧海間,數十臺百米高的風電機組錯落有致,巨大的風葉將呼嘯而過的海風轉化為電能。
編號“58”是其中佼佼者。這臺10兆瓦海上風電機組,為目前投用的單機容量亞太地區最大、全球第二大的機組,年發電量可達4000萬千瓦時。
不過,“58”號的紀錄注定將被刷新。今年,國內首臺13兆瓦海上風電機組已在閩下線,16兆瓦海上風機正在研發……
頻創紀錄的“大國重器”,都是福建造!
興化灣畔,福建三峽海上風電國際產業園是三峽集團與福建省最重要的戰略合作項目。始于一片沙地,園區短短五年已成為海上風電整機、發電機、結構件、葉片等全產業鏈聚集之地,年產值突破百億大關。
“海洋賦予了福建獨特優勢,適合集中連片規模開發海上風電,具備率先建成清潔能源大省,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條件和優勢。”三峽福建能投公司黨委書記、執行董事雷增卷說,三峽集團正按照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舉全集團之力,在福建打造我國海上風電原創技術“策源地”和現代產業鏈“鏈長”。
已下線10兆瓦、13兆瓦風機的東方電氣風電公司,是產業園引進的3家央企之一。
“我們將融入福建的能源布局和綠色低碳戰略視為企業發展的新機遇。”東方電氣集團產業發展部副部長、福建分公司籌備組組長雷建表示。
眼下,東方電氣正積極招引風電織物、拉擠板等上下游企業入閩,同時加緊在福建構建技術創新高地,成立東方電氣(福建)創新研究院,力爭實現從研發到制造的福建“本地化”。
雷建告訴記者,來閩布局的這兩年,福建各級各部門“馬上就辦、真抓實干”的務實作風,成為推動集團在閩海上風電全產業鏈持續快速發展的強勁驅動力。東方電氣已確定將海上風電的裝備制造總部基地落戶到福建,“十四五”期間還將在閩落地風電、氫能、抽水蓄能等產業,打造區域總部。
央企競相入局,福建海上風電裝備產業從無到有,福建制造再添燙金名片。
黨的十八大以來,清潔能源漸成福建優化能源結構的著力點,省委省政府有的放矢,用好政策、好環境吸引能源央企帶著資金、技術、人才入閩,央地合作演繹了一個個從“0”到“1”的突破。
2013年4月,中廣核寧德核電1號機組正式投產,福建核電實現“零”的突破。
今年3月25日,華龍一號示范工程第2臺機組——中核集團福清核電6號機組正式具備商運條件。以福建為“舞臺”,中國自主三代核電“華龍一號”全球示范工程華麗亮相!
截至目前,福建已建成寧德核電1—4號機組、福清核電1—6號機組,寧德、福清、漳州等核電基地計劃投資超4000億元。
不到十年,福建核電交出了總裝機規模全國第二、電力裝機占比全國第一的答卷!
截至2021年底,福建省電力總裝機達6983萬千瓦,其中,水電、核電、風電等清潔能源裝機達到4047萬千瓦,占比近58%。
央地共建多元能源供應體系,讓福建不再“靠天吃飯”。隨著央企風能、光能、核能、天然氣等清潔能源重大項目相繼落地,福建電網實現了從弱到強、從孤立到互聯,為區域經濟發展構建起穩固的能源保障體系。
拓“維”
推動合作再上新臺階
去年,根據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省發改委成立省央企對接招商工作小組辦公室,負責央企對接、重大央企簽約項目調度推進和跟蹤協調等工作。一年來,利用世界閩商大會、數字中國建設峰會、“9·8”投洽會、金融資本福建對接大會等平臺,我省加大對接央企力度,一個常態化、制度化的央企招商對接機制已經形成。
新機制帶來新氣象!今年截至目前,已有15家央企與我省簽訂框架合作協議,當年簽約央企數為近十年最多。
第七屆世界閩商大會期間,中國檢驗認證集團東南區域總部簽約落地福州市。目前,中檢集團已確定在閩建設多個技術領先的專業檢測實驗室,涵蓋新能源電池、冶金、食品等領域。
中檢集團福建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建軍表示,東南區域總部的落地將為福建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福建制造“走出去”提供技術支撐。
從早期的交通、建筑等基礎設施,到先進制造業,再到高端服務業,央企在閩布局維度不斷延展,助力福建優化產業結構。
推動大型現代服務業項目落地福建是當前央地合作的新趨勢之一。
引進電信、移動、聯通三大運營商在福州新區建設數據中心,規劃建設超4.8萬個機柜,形成全省集中度最高、規模最大、標準最高的數據中心集群,進一步夯實我省數字經濟發展底座。
中電集團在莆田打造的制鞋行業工業互聯網示范工廠,在福州建設的健康醫療大數據運營項目,帶動傳統產業擁抱數字化、智能化新浪潮。
央企入閩不僅限于帶來資金、落地項目,更在于引入先進機制,帶來創新技術。
國投智能控股我省數字產業龍頭美亞柏科,為后者引入一系列科學、規范的管理體系,企業治理水平不斷提升,連續4年榮獲中國上市公司投資者關系“天馬獎”最佳董事會獎。
中國機械總院集團在三明設立海西分院,為正興車輪、九牧衛浴等企業提供數控雕刻機、激光切割等領域的個性化技術服務,帶動福建合作企業超百億產值。
在融入地方發展的同時,央企還因地制宜,不斷調整發展戰略,升維發展理念,以實現央地和諧共生。
晴川灣畔,太姥山下,寧德核電站的四臺機組佇立海邊,熠熠生輝。數百米外,200畝白茶山蔥翠欲滴。
“項目初期,在著手進行征地搬遷工作時,我們發現種茶是當地村民的重要經濟來源。經反復評估,我們決定最大限度保留茶園。”寧德核電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田輝宇說。
現在,依托茶園成立的一家公司專門負責寧德核電廠區的景觀維護、茶園養護等工作,既守護了一方生態,也讓當地村民腰包更鼓。
設立中建海峽(長汀)建設發展有限公司,助力長汀縣建筑下游產業發展;在旗下兩個電商平臺開設長汀縣產品專區;組織百余名專業規劃設計師開展同睦村鄉村旅游規劃方案競賽……這是一年來中建集團對口支援長汀縣的硬核舉措。
如今,央企對口支援我省革命老區縣已形成機制。國家電網與龍巖新羅區、國家開發投資集團與武平縣、華潤集團與清流縣、中鐵集團與泰寧縣、中糧集團與建寧縣已建立對口支援關系,助力我省打造全國革命老區振興發展樣板。
省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認為,央企入閩帶來的不僅是巨額投資,更重要的是伴隨央企而來的先進技術、理念、管理經驗和高端人才。接下來,我省將繼續通過舉辦央企招商專場活動等多種方式,對接央企項目,深化央地合作;進一步引導省內相關產業龍頭企業與央企開展產業對接和產業鏈、供應鏈合作,借此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推動央地合作邁上新臺階。(福建日報記者 林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