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咱們來看看這份環保“診斷書”說了啥?
中央第五環境保護督察組向福建省反饋督察情況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環境保護督察的重要決策部署,2017年4月24日至5月24日,中央第五環境保護督察組對福建省開展環境保護督察,并形成督察意見。經黨中央、國務院批準,督察組于2017年7月31日向福建省委、省政府進行反饋。
督察肯定了這些方面:督察認為,近年來,福建省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福建時重要指示精神,認真推進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保持并鞏固了綠水青山的生態優勢。全省成立由黨政主要領導牽頭的生態文明建設領導小組,以建設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為契機,加快體制機制創新。建立“一季一督查”機制,每季度在省政府經濟形勢運行分析會上通報環境問題,進一步夯實環保責任。
大力開展生態保護,森林覆蓋率達到65.95%,連續多年位居全國首位。開展重點生態區域商品林贖買等改革試點,林權制度改革取得顯著成效。深入推進水土流失治理,2013年以來累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058萬畝。長汀縣把治理水土流失作為民心工程,通過多年努力,使過去的“火焰山”變成“花果山”,改善生態環境的同時實現了百姓富裕,創造了“長汀經驗”。
加強環境整治和監管,出臺小流域及農村水環境整治計劃,2014年以來累計關閉拆除禁養區養殖場,以及可養區不達標養豬場14萬家。提前完成火電、水泥、鋼鐵和平板玻璃等重點行業提標改造,工業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率先出臺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方案。加強環保督察和執法,對龍巖、泉州、寧德等地開展省級環境保護督察;2015年以來累計向公安機關移送涉嫌環境污染犯罪案件360起,初步形成打擊環境違法行為的高壓態勢。經過努力,福建省環境質量在全國保持領先地位,2016年全省12條主要河流Ⅰ~Ⅲ類水質占比96.5%;9個設區市空氣優良天數比例達到98.4%,細顆粒物年均濃度27微克/立方米。
福建省高度重視中央環境保護督察工作,嚴肅查處群眾舉報環境問題并向社會公開。截至6月底,督察組交辦的4903件環境問題舉報已基本辦結,責令整改5368起,立案處罰1763家,罰款5284.6萬元;立案偵查54件,拘留31人;約談991人,問責444人。
督察指出了這些問題:督察指出,福建省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工作取得積極進展,但發展與保護的矛盾仍然突出,環保工作力度和成效與中央要求和群眾期盼相比仍有差距。存在的主要問題有:
>>>>一是對環境保護工作推進落實不夠
福建省一些領導干部對當地環境質量盲目樂觀,對當地明顯存在的生態破壞、環境基礎設施落后、城市臟亂差等問題缺乏基本認識。還有一些同志把環境基礎設施問題歸于歷史欠賬,把長期存在的突出環境問題歸于客觀原因,既沒有從主觀上找原因、找差距,也沒有積極采取措施去研究、去解決。對群眾反映的突出環境問題重視不夠,往往等到上級督辦或媒體曝光才下力氣解決。
對保護優先的理念落實不夠,省政府在批準廈門、寧德、莆田3市海洋功能區劃時,增加開發性用海面積累計達到3068公頃,與福建省海洋功能區劃(2011-2020)的有關要求相違背。國家要求2015年6月底前全面清理阻礙環境監管執法的“土政策”,但2016年莆田市政府仍然出臺“無檢查周”和“下限執行處罰”等“土政策”;南平市建陽區不僅沒有清理舊的“土政策”,2016年還連續出臺3個阻礙環境執法的“新文件”;泉州石獅市政府于2015年12月召開專題會議,責令市環境保護局撤銷依法作出的行政處罰決定,助長了企業違法行為。
一些部門工作推進不實。省經信委對鑄造企業落后生產設備淘汰工作推進落實不到位,三明市大田縣26家鑄造企業建有28座煉鐵土爐、13座煉鐵高爐、2座礦熱爐,均屬應淘汰的落后設備,但未采取措施推動當地政府淘汰關停到位?,F場督察時,仍有19家鑄造企業正在生產,污染物未經處理直排。根據《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福建省近岸海域匯水區域應包括福州、廈門、漳州、泉州、莆田、寧德、平潭等6市1區,并實施一級A排放標準,但省環保廳、住建廳降低標準、放松要求,僅對廈門、平潭和晉江、石獅、東山等1市1區3縣作為近岸海域匯水區,提出一級A排放標準要求。福建省水利廳對水電開發造成的減水斷流問題推動解決不力,全省5026座引水式水電站,大部分沒有生態流量下泄設施。
>>>>二是部分海洋和生態敏感區保護不力
2010年以來,福建省累計審批填海項目382宗,使用近岸海域9062公頃,侵占部分沿海濕地。2016年11月,國務院明確,經批準征收、占用濕地并轉為其他用途的,用地單位需“先補后占、占補平衡”,但2016年12月以來,省海洋漁業廳陸續審批16宗用海項目,共計占用濕地284.45公頃,只占未補。
福建省超規劃養殖問題普遍,造成局部海域富營養化。寧德市三沙灣規劃養殖面積1.32萬公頃,實際養殖面積1.65萬公頃,禁養區仍有348公頃網箱養殖和5010公頃藻類養殖沒有清退。福州連江縣近海規劃養殖面積6651公頃,到2016年底實際養殖面積2.24萬公頃,造成養殖區水質惡化,三類水質比例由2014年39.4%下降到2016年的35%,四類和劣四類水質比例由2014年49.1%上升到60.4%。
特別是一些海洋保護區違規養殖問題突出。泉州市政府違規批準在泉州灣河口濕地自然保護區核心區開展海水養殖,養殖面積88公頃。漳州市漳江口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核心區和緩沖區也存在海水養殖,且2013年以來養殖面積仍在擴大。寧德環三都澳濕地水禽紅樹林自然保護區列入國家重要濕地名錄,2011年以來,圍海養殖造成保護區濕地面積減少近170公頃,局部生態系統遭受破壞。
另外,福建省林業廳在東山國家森林公園設立后陸續批復占用5塊、共計19.8公頃林地用于采礦。截至督察時東山國家森林公園內旗濱玻璃有限公司和愛爍硅砂有限公司3處礦區仍在開采,生態破壞面積11.7公頃,福建省國土資源廳等單位多次為其違規核發采礦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