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報道,1月8日,趙雅芝在微博曬出一張行車路過長安街時從車內看到的北京天安門夜景圖,趙雅芝同時留言:“每次路過天安門都會深深感受到自己作為一個中國人的驕傲。”然而,一番真誠吐露還是遭致部分網友的非議和亂噴。當愛國這種樸素的情懷成為攻擊別人的砝碼,急于“挑刺”的網絡語言暴力者到底在輿論生態復雜的互聯網上是什么心態?
趙雅芝微博截圖。
簡單梳理一下輿情熱點生成的過程:當前,隨著網上社交平臺的深度化普及,借助微博、微信等平臺的快速傳播,只要事件的主角具備部分網民搜尋對象的某種特質,比如是名人或者潛在話題制造者,在想“火”的心理作用下,迅速將事件主角的言行擴大化,甚至立即上綱上線,這樣做的目的無非就是在網上攪起一灘渾水,接下來就是想在這灘渾水中摸點魚,至于魚能不能摸到(有無益處),則抱著“有了更好,沒有熱鬧一下”的心態。當渾水摸魚者在網上成為一個群體,“無挑刺,不新聞”就成了一種常態,這種常態的長期固化,便是當前網上污言碎語橫行的根源之一。
每個人都深愛自己的祖國,我們也不例外。記得有那么一句話,在用一句話評價自己的母校時,較為經典的一句是“就是那所自己罵了千萬遍卻不許別人罵一句的地方”。此話的延展之意,并不是說我們每個人認為祖國不好,最核心的意思是我們守護著的心靈家園不想被他人踐踏。我們可以對經濟發展的諸多問題通過合法途徑表達自己的看法,卻著實不應該在網上刻意制造這種人為對立的話題,愛國可以留在心中不講,不愛國卻不該通過扭曲原意的“造聲筒”無限放大。
愛國是一種情結,不需要理由;愛國是一種情感歸屬,不需要掩飾。普通人愛國沒見網上罵聲一片,名人一句正常情感流露的言語卻引起了“挑刺者”的極大興趣,可見,一個個網絡話題制造者們是深諳網絡傳播規律的,名人、愛國等字眼在人為制造的語境下變成了一種消費品,消費品嘛,顧客的口味自然就不同了,因不同產生的差異便成為網上約架的理由,如此循環往復,網上的暴戾氣氛積少成多,“端起碗來吃肉,放下筷子罵娘”的現象就是例證。
有人說,互聯網是最大的變量,因為互聯網的能量是巨大的。其實互聯網就像一個大家庭,家庭中每個成員的言行舉止會對整個家庭造成極大影響?;ヂ摼W既然是家庭,就得有一套家規,去規制渾水摸魚者,讓“噴子們”不再拿名人涮戲,不再拿愛國當做攻擊別人的口實,唯有此,網絡才會不斷清朗起來。
我們討厭別人對我們喜愛的事物指手畫腳,因為美好的事物總代表著內心的一種慰藉。自己的學校是,自己的國家也是。當別人在流露愛國之情的時候,請不要再惡意攻之,因為,如果任由攻擊延續下去,下一個被攻擊的,可能就是我們自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罕見出土五件古代“蒸鍋”,其中一件大有玄2025-02-05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