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永寧極限運動。圖片來源吳永寧微博
吳永寧網絡粉絲超百萬 同行稱“網絡視頻害了他”
吳永寧逝世后,一位高空挑戰愛好者認為,是網絡視頻害了吳永寧,因為有粉絲打賞。
同樣的高空極限挑戰視頻,吳永寧會在眾多平臺分發,且還在某視頻平臺做過直播。保守估計,他在各大平臺擁有的粉絲數超130萬。
部分網友認為,各視頻平臺發布吳永寧的高空挑戰視頻過于危險,不宜發布傳播。目前,一些視頻網站已經表示將不再鼓勵這類視頻。不過,目前的實際情況是,包括高空攀爬在內的極限運動吸引了大批粉絲、愛好者甚至以此為志業的人,雖有爭議,但我國現行法律也沒有明令禁止這類視頻的傳播。
另外,由于極限運動是一個比較新的領域,目前國內也沒有相關法律對這些危險的極限運動進行規范。如何看待吳永寧的意外死亡?極限運動真的就是純屬個人自由?
央視評論
貼墻掙扎約20秒,最終還是沒能自救。在極限運動日益興盛的當下,吳永寧的去世,為眾多愛好者敲響了警鐘。
年輕的生命倏然逝去,當然讓人痛惜。由此引申出的一些問題,比如極限運動的底線在哪兒?視頻平臺如何盡到提醒、監管的義務?顯然也值得我們好好思考。
不以保護自身安全為前提的“炫技”是對公眾的誤導
從“死飛”自行車,到高空攀爬,不做或者少做防護措施的“極限運動”,近年來受到一些玩家的追捧。在冒險的過程中挑戰自我,玩家們不僅體會到了一般運動難以達到的滿足,也通過上傳圖片、視頻等方式,收獲了數以萬計的粉絲和不菲的收入。可以說,只要沒有重大意外發生,類似的拿生命做賭注的行為還會一再上演。這顯然已經嚴重扭曲了極限運動的本意。
眾所周知,極限運動存在一定的風險,對人的體能、承受力以及身體協調性、柔韌性等有更嚴苛的要求。正因此,從事相關運動的人員,不僅要具備基本的安全意識、良好的身體狀況,同時必須進行科學的專業訓練。 這些條件缺一不可,為的是盡最大可能降低風險。畢竟,生命只有一次,不以保護自身安全為前提的“炫技”,既是對個人和家庭的不負責任,也是對社會公眾的誤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