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年華電影是真實事件改編的嗎
國內很少有這種揭露社會和人性陰暗面的電影,近幾年令人們印象深刻的電影還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盲山》和《親愛的》,電影《嘉年華》雖然不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由于上映時間正好是某幼兒園事件爆發的時候,也引起了高度關注。
本周,一部名為《嘉年華》的電影上映,與當下現實產生某種鏡像般的勾連,它講述的是少女遭遇性侵后的故事。
性侵、少女,單單這兩個詞就能引發人們多種聯想,也許是被提到無數次的韓國電影《熔爐》,是泯滅人性的犯罪者的丑惡嘴臉,是女孩血淋淋的受虐現場。但在《嘉年華》里,這樣的鏡頭一個都沒有。文晏說,“我不想展示暴力,這不是我的重點。”和那些激憤、悲鳴的文章不同,《嘉年華》實在過于克制,即便講述那么殘酷的故事,始終保持敘述的冷靜,它時刻警惕煽動觀眾的情緒。
寫劇本的時候,文晏一直在觀察生活中遇見的那些女孩兒們。“她們真的太美好了,如果這個社會是特別善意和特別保護的,她們會有那么美好的人生。然后……我們真的做的太不夠了。在她們長大的過程中,你就會發現她們一點一點地往下走,在走下坡路。我覺得這種美好,我無論如何都要表現出來。”
文晏想給她的主角一些溫暖,因此把故事放在一座四季如春的海濱小城。小城里有一座巨大的夢露雕像,女孩兒喜歡在夢露的腳下徘徊,看夢露飛揚的裙角和涂著紅色油漆的指甲,不遠處的海邊,很多新人穿著婚紗在這里拍照。
13歲的小米和12歲的小文在這里相遇,她們都來自缺失關愛的家庭,也都是人們眼中的問題少女。從北方流浪到這里的“黑戶”小米在一家旅館做清潔工,一天深夜通過監控目睹了一場性侵害的發生,小文是這起案件的受害者之一,小米作為目擊者牽連其中,從最初的隱瞞事實到后來吐露真相,兩個女孩的命運偶然交集,然后各自走上分叉的人生。
文晏的處女作《水印街》曾被提名威尼斯電影節新銳導演獎,《嘉年華》是她的第二部作品。三個月前,《嘉年華》作為唯一一部華語電影,入圍今年的威尼斯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馬獎上,它入圍最佳劇情片、最佳導演、最佳女主角三項提名。獎項傍身,新聞熱點,并沒有給《嘉年華》帶來太多排片上的優勢,上映首日排片量僅有1.6%,不少人為之搖旗吶喊,呼吁更多觀影場次:“打破沉默,救救孩子。”目前,電影的排片量上升至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