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電視還是玩電視? 蘋果切入智能電視領域
系統上的變革Android還是iOS?
蘋果要做智能電視的傳聞終于得到了證實。日前,蘋果開始向LG Display采購55英寸彩電用液晶面板,令蘋果的彩電戰略曝光。“走別人的路,讓別人無路可走”的蘋果,未來切入智能電視領域又會給這個行業帶來多大的風暴呢?
如今,智能電視被視為彩電行業的救命稻草。今年上半年,各大彩電廠商狂下血本宣傳智能電視,如今看來竟然像是在為蘋果的登臺暖場。
其實,蘋果的彩電計劃由來已久。早在2007年,蘋果以iTV的名稱推出過一款可以讓電視播放本地已存儲內容的主機,但此款電視被評為最失敗的數碼產品之一。2010年9月,蘋果又推出了第二代彩電Apple TV,價格降至原來的1/3,僅售99美元。然而此產品仍然沒有找到市場。
智能電視顛覆了傳統的收看模式,不再是廣電的節目說了算,應用、平臺、系統這些元素開始主導市場,而這些恰恰都是蘋果的強項。就在蘋果還未決定是否要進入智能電視領域的時候,就有人惡搞喬布斯,預言了未來蘋果電視的樣子,并為這款電視取名iBoard。
基于業內一直評價的iPad是更大的iPhone那個玩笑,iBoard的出處并不難理解。或許能從它想象智能電視的另一種未來:一塊大小與電視相當的高清屏幕,以iPhone作為遙控器,能在應用商店里購買程序,在iTunes里購買電影和音樂;沒有按鍵多得令人眼花的全鍵盤,一切都簡單利落。最關鍵的是,一切內容都化身為可以下載的程序。現在沒有人能準確描述蘋果電視的樣子,卻有很多人已經懷揣擁有蘋果電視的夢想。蘋果智能電視出現后,行業將出現哪些不同?
系統上的變革Android還是iOS?
說到智能電視,其最根本的就是操作系統。國內企業創維、海信、康佳等企業最初試水智能電視市場的時候,選擇的都是自行研發的有“企業特色”的操作平臺,用他們的話說“創新最重要”。然而時隔不久,這些企業就開始轉戰谷歌陣營。他們的說法是“開放性有多大市場就有多大”。
谷歌的開放性在給硬件制造商帶來發布新產品便利的同時,也制造了無數各種各樣的格式。有軟件開發商表示,為了開發Android軟件,他們需要測試超過100種不同的版本,而蘋果的IOS系統只有兩種版本的軟件。
Apple模式向來被視為與互聯網精神背道而馳的異類。蘋果因為對App Store近乎苛刻的審核機制、消費者體驗極差的iTunes,以及從硬件到軟件都絕對不兼容iOS以外的其他系統的原則著稱于世,但它恰恰是把70%銷售收入放進開發者口袋的人。這讓蘋果在內容生產這個環節得到更多的認同。一位分析師指出,銷售收入做后盾,讓開發者的創新變得更加主動。這未必不是另一種“開放”。 開放者會贏得未來。只是還難以判斷是谷歌式的開放,還是蘋果式的開放。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