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情況?女士京東網購口罩,卻在辦公室收到“人體潤滑劑”
【環球網報道 記者 李慧玲】10月9日,在北京某單位上班的吳芳女士(化名)收到了從京東購買的口罩,然而卻因為京東物流使用了貼有“杜蕾斯”標簽的包裝紙箱,給吳芳造成了不小的影響。據悉,今年雙十一快遞將超過10億件,快遞數量的暴增,使得保護好消費者個人隱私、提升用戶體驗成為快遞行業面臨的巨大挑戰。
“我9月27日在京東買了個口罩,29號提前休假,自己沒有親自接到京東的快遞,結果國慶假期回來上班第一天就看到桌上放了一箱杜蕾斯潤滑劑。辦公室那么多同事看著我,我都不敢拆。”在北京某單位上班的吳芳告訴環球網記者,來自京東的“意外”讓她受到了“驚嚇”!
10月9日,國慶假期回來的吳芳到公司上班,發現很多同事看著自己一臉“壞笑”。迎面走來的女同事用調侃的語氣說了一句:“需求挺大的哦。”吳芳隱約感覺得好像是發生什么事情,直到走到自己的工位,這才明白過來同事們為什么作此反應。
“大約高25厘米,能裝10本雜志的快遞箱子放在我工位上,正面、側面貼滿了寫有‘杜蕾斯——人體潤滑劑’的標簽,包裝箱封口處杜蕾斯膠帶清晰可見,可是我只是買了防霧霾的口罩啊!”吳芳告訴環球網記者。
快遞包裝箱子側面圖
快遞包裝箱子俯視圖
快遞包裝箱子正面圖
吳芳說,擔心在工位拆開包裝紙箱購買的口罩“變成”杜蕾斯,剛開始并不敢碰快遞箱子。多次查詢自己京東的下單記錄,確認自己在京東只購買了口罩,又與京東商家聯系確認快遞沒有發錯,錯的是“包裝箱子”,吳芳才鼓起勇氣拆開了寫著裝有“96個杜蕾斯——人體潤滑劑”的箱子。
“買個口罩,拿個杜蕾斯的箱子裝,還是單位地址……簡直無法理喻!”吳芳在京東評價區留言說。
吳芳在京東評價區留言截圖
據吳芳介紹,自己在京東商城某旗艦店購買了一款防霧霾口罩,該旗艦店商家采用的是京東物流配送貨物。吳芳與商家的聊天記錄顯示,商家向京東投訴了包裝問題,京東“承認是京東的錯誤”導致了此次誤用杜蕾斯包裝事件。
商家與吳芳溝通截圖
記者撥通了京東官網顯示的消費者維權電話,向京東核實該事件的相關情況,京東客服表示“投訴記錄里顯示有消費者購買口罩,快遞使用了‘杜蕾斯’包裝箱子”,但是其他情況客服表示不清楚,“會有專人24小時內回電告知記者”。截至記者發稿前,也并未收到京東的回應。
吳芳向記者表示,10月22日下午,收到了顯示京東發來的“由于我司快遞包裝失誤的問題,給您帶來困擾,非常抱歉,此單商家已經為您全額退款……”的短信。
吳芳收到的顯示為來自京東的信息
隱私面單將成標配 口罩怎可“變成”杜蕾斯
隨著網購成為中國人生活習慣的一部分,快遞單成“泄密單”——用戶個人隱私泄露問題成為消費者關注的焦點。有不少消費者表示,使用快遞最大的顧慮就是個人隱私不能得到有效地保護。
北京市民曹先生接受環球網記者采訪時表示,寄快遞、收快遞最擔心的就是自己的電話、地址、姓名等個人信息泄露,每次收到快遞,除了檢查貨品,最重要的就是撕掉寫著個人信息的快遞單。
雙十一前夕,快遞行業各家相繼推出“隱私面單”,例如:順豐上線的“豐密運單”、菜鳥網絡聯手EMS、百世快遞等推動使用的“隱私面單”、京東推出的“微笑面單”等可以實現收寄件人姓名、手機、地址的全面隱藏或加密化。有快遞專家預測,“隱私面單”或成未來快遞標配。
“隱私面單”成為個人隱私的保護傘,然而包裝箱子卻成為了剖開消費者隱私的渠道。吳芳告訴記者,即使是買了成人用品,物流企業也應該保護好消費者的個人信息,京東卻反其道而行!
“京東在自己心里的形象大打折扣”,吳芳強調說。
環保節約受推崇 細節管理是法寶
據了解,今年3月份,京東物流上線了紙箱回收系統,鼓勵用戶將閑置的紙箱交給上門送貨的京東快遞配送員。這些從用戶手中回收的閑置的紙箱會進入京東的倉儲物流體系,繼續為消費者提供商品包裝服務。
快遞一線從業人員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紙箱回收利用,既環保又節約成本,確實是目前快遞從業人員比較推崇的做法。但是,在使用回收的紙箱時,一定會注意合理使用。
“比如說,用戶要寄食品,就不能用裝過農藥的箱子。 而且之前箱子上的信息要用膠帶粘掉或者蓋住,基本的服務還是要做到位的。”快遞配送員說。
據商家向吳芳反饋的信息顯示,此次誤用快遞包裝是因為京東員工的“失誤和操作不規范”導致的,然而事情的后果卻最終是由商家來“買單”。
商家向吳芳解釋,作為“商家”也是此次事件的“受害者”,即便是京東使用了不當包裝,也會跟商家收取包裝費和服務費。
吳芳女士與商家溝通截圖
吳芳與商家溝通截圖
北京物資學院副校長、中國物流技術協會副理事長翁心剛在接受環球網記者采訪時表示,“操作人員未必是有意為之,但這確實是個重大錯誤,應通過適當的方式處理問題。”此外,他還建議相關物流企業要加強作業環節管理,采取有效防范措施。“隱私面單”有助于保護消費者隱私,快遞包裝不能成為個人信息“裸奔”的窗口。
雙十一購物狂歡節 千萬不能讓“人體潤滑劑”滿天飛
根據國家郵政局預測,今年“雙11”期間,全行業的快遞處理總量將達到新的量級,預計會超過10億件。“雙11”快遞量暴增對快遞企業是不小的挑戰。
據翁心剛副校長介紹,“雙11”通過折扣等方式促銷,交易量和物流量成倍增加,給物流造成巨大壓力。另一方面,消費者在低價的誘惑下,非理智的購買,購買后又大量退貨,也會造成物流資源的嚴重浪費。他強調:“迎戰‘雙11’,物流服務供給與需求要匹配。”
中國物流學會特約研究員楊達卿日前接受媒體采訪表示,“雙11”是快遞企業的擂臺賽,激增的業務對快遞企業來說帶來“暴飲暴食”,缺乏核心競爭力的中小快遞商可能因暴食而噎壞,同時這場超強度對抗賽也在對快遞企業強化練兵,倒逼快遞企業強化裝備,提升服務。
事實上,不僅僅是中小快遞企業,能否做到不因“雙11”極速“搶灘”而降低服務標準是所有快遞企業都面臨的挑戰。畢竟“黑科技”再炫酷也比不上良好的用戶體驗來得實在。
雙十一購物狂歡節,千萬不能讓“人體潤滑劑”滿天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