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近日,有經濟學家稱,中國至少需要8個一線城市。除北上廣深外,天津、杭州、成都、武漢、南京、重慶等城市有望成為“新一線城市”。“新一線城市”的概念是如何產生的,而剛開始,選取“新一線城市”的標準又是什么呢?
新一線城市的標準:關注人才、創業和大公司
據《第一財經周刊》2014年12月的報道,當時提出的新一線城市的計算公司是:人才吸引力指數×0.3+適宜創業指數×0.3+大公司關注度指數×0.4之后得出2014年度排名。
至于大公司的計算方法是這樣的:將該城市列為“一線市場”的大公司數量×0.75+將該城市列為“二線市場”的大公司數量×0.25。
在他們的排名中,關注的是人才、創業和大公司方面的指數。當時,他們將成都、杭州、武漢、南京、天津、重慶、蘇州、西安、大連和沈陽列為2014年度“新一線”城市。
新一線城市的標準:學界認可“城市綜合競爭力”和“現代化國際大都市”排名
這一次的新一線城市之爭中,學界認可“城市綜合競爭力”和“現代化國際大都市”排名。目前關于城市綜合實力的排名有多種,比較權威的當數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競爭力報告。
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由中國社科院主辦,自2003年開始,該報告每年發布一次,對全國294個地級以上城市綜合競爭力進行比較后排出座次。這份報告主要是由中國社科院財政與貿易研究所牽頭,兩岸四地城市競爭力專家共同攜手,國內著名高校、國家權威統計部門和地方科研院所近百名專家歷時大半年時間聯合完成。報告從全球的視角來分析中國城市的整體位置,包括優勢、劣勢、機遇和挑戰,同時提出中國城市的全球競爭戰略,為相關省區和具體城市分析自身競爭力,制定提升競爭力的戰略提供啟示和參考。
2017年6月最新發布的《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No.15》顯示,城市綜合競爭力20強分別是:深圳、香港、上海、臺北、廣州、天津、北京、澳門、蘇州、武漢、佛山、南京、無錫、東莞、成都、新北、青島、鄭州、廈門、長沙。此外,《報告》篩選出9個轉型升級的最佳案例城市,分別是:重慶、深圳、廣州、成都、佛山、包頭、南通、蘇州、長沙。(湖北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