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前點播”再次成為視頻網站的熱門話題。近日,2019人氣劇集《慶余年》在騰訊、愛奇藝熱播,兩平臺不約而同開啟“超前點播”服務:在會員的基礎上再付費50元,就可提前解鎖6集內容。這一模式開啟后不久,#慶余年超前點播50元#的話題也直沖新浪微博熱搜榜,一時間眾多用戶紛紛“吐槽”。
超前點播付費模式惹爭議的背后,是視頻網站連續多年虧損成心病。面對會員營收增長乏力,平臺不得不創新更多收入方式。盡管優愛騰三大平臺積極試水精品自制內容,學習美國流媒體巨頭Netflix“精品內容+付費用戶”的運作模式,但想要真正盈利,這條路仍不好走。
50元超前點播收費惹爭議
“充VIP會員就是為了提前看6集,結果又出了個點播付費,又要再交錢,真是豈有此理!”對于《慶余年》的“超前點播”服務,讓騰訊視頻用戶小安倍感氣憤。在她看來,“超前點播”讓自己一開始充值的會員失去實際價值。在#慶余年超前點播50元#的話題下方,記者也看到網友情緒反彈明顯,紛紛評論稱:“你告訴我要這會員有何用?”、“這吃相也太難看了!”
在騰訊視頻App上,記者看到,《慶余年》VIP專享付費超前點播活動規則顯示,《慶余年》每周一至周三20:00更新,騰訊視頻VIP會員提前看6集。在此基礎上,騰訊視頻VIP會員可通過付費解鎖未播集,獲得“超前點播”特權,更新日比VIP會員再多看6集。
愛奇藝APP上,《慶余年》VIP專享付費超前點播活動規則也與騰訊視頻大體一致。此外,愛奇藝還提供“逐集隨心買”活動,每超前點播一集付費3元。
點播付費模式早前在騰訊已有先例。8月7日,騰訊視頻將熱播的《陳情令》剩下未播出劇集加大結局共6集一次性放出,并提示稱可單集付費6元,或者直接花30元解鎖至大結局,同時大結局不單賣。這意味著,即使已是會員的用戶,也一定要花30元才能提前看到大結局。
據統計顯示,在《陳情令》大結局放出19個小時后,已有超過260萬人付費點播,按每人30元計算,騰訊視頻一夜之間吸金超7800萬。但這一模式也引發大量用戶不滿,直呼視頻會員“含金量”不足,為此次《慶余年》輿論熱議埋下伏筆。
創新收入方式平臺試水溫
目前各大視頻平臺的主要盈利方式仍是“廣告+會員付費”。騰訊此前靠《陳情令》“超前點播”在營收上取得的成功,客觀上促使更多視頻平臺進一步探索現有會員收入多樣化的可能。
視頻平臺的“吃相難看”,與平臺的增長壓力密切相關。記者注意到,自2018年起,愛奇藝和騰訊的會員數、會員收入增幅都有所下降。其中,騰訊視頻會員人數自2018第二季度之后,增長率一路走低,從去年最高的18%下滑至2019年第一季度的“大致持平”。對此,騰訊解釋稱,“若非部分劇集延后播映,其可能對訂購賬戶數提供更多貢獻”。
這意味著,盡管2019年,愛奇藝和騰訊先后宣布付費會員人數破億,仍難以掩蓋會員營收方面增長乏力,此前燒錢擴張的會員人數也進入存量階段的事實。第三方調研機構QuestMobile也統計顯示,截至2019年6月,在線視頻的月活躍用戶規模為9.64億,上年同期為9.42億,幾乎沒有增長。
想要講好營收故事,如今擺在騰訊、愛奇藝、優酷三大平臺面前,是要么上漲會員費用,要么創新收費模式。記者注意到,愛奇藝會員及海外業務群總裁楊向華日前對外公開表示:“愛奇藝正在醞釀會員費用上漲,不排除會員率先提價,但并無時間表。”
《陳情令》、《慶余年》的‘超前點播付費模式’則是視頻平臺在收費模式創新上的“試水溫”。不過,在探索新的收入方式過程中,平臺也需處理好商業模式與用戶接受度之間的平衡。“超前點播的價格較為夸張,也不能免廣告。令大家反感的是,如果我們為平臺的二次‘創新’買單,那下一次他們又會變出什么花樣來收割用戶?”一位網友對記者表示。
自制內容尚未破解盈利難
盡管用戶吐槽視頻平臺過度“收割”會員,但尷尬的現實是,目前三大視頻平臺的虧損額仍居高不下。愛奇藝2019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愛奇藝第三季度虧損幅度進一步拉大,凈虧損達36億元,比18年同期多虧了約4.8個億。至于騰訊視頻和優酷,則早在今年年初就分別做出虧損80億元的年預算。
美國流媒體巨頭Netflix(奈飛)一向被國內視頻平臺視作學習榜樣。在盈利方面,Netflix2019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總營收為52.45億美元,同比增長31.1%,新增付費用戶數為680萬。歸屬Netflix的凈利潤為6.65億美元,同比增長65%。
亮眼成績的背后,離不開“精品內容”的運作。Netflix首席內容官泰德·薩蘭多斯表示,“在流媒體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情況下,Netflix將更多地依靠自己的原創節目或‘自創的IP’來推動其成功。”
愛奇藝、騰訊、優酷也紛紛加大對自制內容的投入。數據顯示,2019年三家視頻平臺共推出131檔綜藝節目,其中愛奇藝54檔、騰訊視頻40檔、優酷37檔,但堪稱火爆的精品內容仍寥寥無幾。
同樣是流媒體,為何巨頭奈飛與國內三大平臺在盈利上“冰火兩重天”?對此,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表示,盡管目前優酷、愛奇藝和騰訊都開始向奈飛的自制影視劇模式轉移,但受內容儲備和制作能力的約束,還無法實現奈飛自制的高質量。“所以,競爭仍集中在投資規模與價格上的競爭上,難以脫穎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