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現金貸平臺已暗自布局轉型
事實上,關于監管收緊,不少現金貸平臺早有準備。“我們從今年初就開始想轉型了,當時就預計到現金貸會受到強監管。”某家現金貸業務負責人對新快報記者表示。
這家平臺早在今年中旬就悄悄上線了金融倒流業務,類似融360,一面對接C端借款用戶,另一面則對接金融機構。“我們現在現金貸業務和倒流業務占比是8:2,未來希望現金貸業務能占比一成,倒流業務成為九成占比。”
新快報記者發現,現金貸企業暗自布局轉型的不在少數,掌眾金融也在近期推出了1萬元到5萬元的分期產品;近日,趣店也在相關招聘發布招聘信息,正儲備汽車金融領域的管理人員,暗中布局汽車金融業務。在分析人士看來,雖然趣店有大量的年輕借款用戶,但汽車金融領域屬于重資產模式,對習慣于輕資產運營的平臺是個很大的門檻和挑戰。
對此,蘇寧金融研究院互聯網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指出,現金貸平臺轉型成為倒流平臺的話,不直接參與放貸業務,政策風險較小。不過,倒流平臺處于現金貸生態圈上的一環,其發展前景與行業大環境息息相關。未來,隨著現金貸平臺的洗牌,各種大大小小的倒流平臺也會迎來一次洗牌。
高利率覆蓋高風險模式不可持續
此次監管收緊后,也意味著現金貸高利率覆蓋高風險的粗放模式成為過去式。在經歷一輪洗牌后,中小平臺也將退出行業,留下的平臺拼的自然是風控能力。
對此,新聯在線COO陳智誠表示,對于各現金貸放貸機構而言,如何在新增受限的政策環境下,化解存量業務的壞賬風險,避免產生系統性風險是各機構的當務之急。在存量機構、存量業務清理階段之后,現金貸行業將回歸金融本質的“風控為王”,具體來說就是如何以更低的成本獲取更優質的借款人、如何以更低的成本提升風控水平、如何以更低的成本對接資金渠道。
現金貸“閉著眼睛放貸”“躺著賺錢”的好時代結束了,未來對于現金貸的監管,有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可以參考之前對P2P的監管經驗,由銀監會負責總體監管,具體細節由地方金融辦監督和執行。
在具體監管上,近日,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銀行研究中心研究員賈曉雯就曾撰文指出,首先要設置準入門檻,對現金貸平臺的性質、設立條件及業務范圍等事項進行明確規定,并對平臺的準入進行嚴格審核,改善行業“魚龍混雜”的局面。
其次,要抓住貸款定價這個“牛鼻子”,制定明確的貸款利率上限及貸款展期次數,并將“砍頭息”、服務費、手續費等各種形式的費用全部納入為借款利息計算范圍,防止變相突破利率限制。
最后,還要建立規范的業務流程。在貸前環節,平臺應對消費者償還能力進行仔細審核及判斷,避免將金融產品出售給不合適的消費者,并鼓勵設置貸款“冷靜期”;在貸款營銷或廣告宣傳環節,應對貸款產品信息尤其是收費政策進行全面、清晰地披露,避免出現誤導銷售行為;在貸后環節,應及時就還款時點等重要信息強化對于消費者的提示,同時提高債務催收管理水平,審慎開展催收外包業務。(新快報記者 許莉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