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上午,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舉行閉幕會,表決關于政府工作報告、關于201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15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關于2014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與2015年中央和地方預算、關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工作報告、關于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關于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的6個決議草案;表決關于修改立法法的決定草案和關于確認全國人大常委會接受陳吉寧、陳豪辭去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職務的請求的決定草案。
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閉幕后,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將在人民大會堂金色大廳會見采訪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的中外記者并回答記者提出的問題。屆時,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央電視臺、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將現場直播總理會見中外記者的實況,中央重點新聞網站將作實時報道。
力爭2045年左右成為工業強國 中國版“工業4.0”藍圖出爐,闖關路上將面臨六大“攔路虎”
當美國人開始“第三次工業革命”,德國人啟動“工業4.0”戰略時,中國也宣布,力爭在2045年左右成為工業強國。這一重要的信號源自于首次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的“中國制造2025”概念,也被媒體稱為“中國版‘工業4.0’藍圖”。
工信部部長苗圩在兩會上表示,中國計劃通過三個十年的行動綱領和路線圖,完成從制造業大國向制造業強國的轉變。圍繞“中國制造2025”規劃,中國邁向工業強國的發展藍圖清晰可見。
傳統產業加快轉型升級
著力突破工業機器人等核心技術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促進工業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開發利用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等技術,著力在一些關鍵領域搶占先機、取得突破。
計劃報告提出今年要“出臺增強制造業核心競爭力三年行動計劃”,著力突破工業機器人、軌道交通裝備、新能源汽車等重點領域核心技術。
新型產業將成主導產業
首提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
高端裝備、信息網絡、集成電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航空發動機、燃氣輪機等重大項目寫入了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出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首次出現“工業互聯網”概念,推動物聯網等與現代制造業結合。
提升服務業支撐作用
大力發展生活和生產服務業
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大力發展旅游、健康、養老、創意設計等生活和生產服務業。
支持發展包括工業設計、融資租賃等生產性服務業;研發設計、系統集成、知識產權等高技術服務業。
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開放國家重大科研基礎設施
政府工作報告明確,國家設立400億元新興產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
積極推進各類科技計劃優化整合;建立國家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向社會開放的后補助機制,促進科技資源開放共享。
中國闖關工業強國面臨六大“攔路虎”
發展理念跟不上
當前現狀:什么賺錢就生產什么,哪里是熱點就投資什么,盲目投資產能過剩行業,國內資本“抽逃”實體經濟……這些中國制造業已經顯現的問題折射出部分制造企業的發展理念亟須轉變。
代表委員:制造企業應把更多注意力放到產業發展上,以打造百年企業為目標,通過產業升級,推動制造業向更高層次邁進。
人口紅利減退
當前現狀:人口結構的老化將是中國制造業未來發展繞不開的挑戰。招工難,已成為全國各地制造業企業面臨的共同問題。
代表委員:解決招工難,出路在于加大職業教育培訓,培養更多以成熟技工為代表的人才。
生產成本激增
當前現狀:建工廠,土地拍賣成本居高不下;招工人,員工工資不斷上漲;上項目,銀行貸款代價太大;謀發展,稅費負擔總也減不下來……隨著中國人口結構的變化、生產資料成本的上升等諸多因素,今天的中國制造企業要想發展下去,必須闖過成本關。
代表委員:這個時候比的就是企業的整體實力,特別是研發能力,能否引領行業往新一代產品發展。
創新能力不足
當前現狀:“中國游客德國搶購雙立人刀具,為何中國就造不出好刀?”武鋼董事長鄧崎琳坦言,生產精細化的高端鋼產品,我國與國外仍有不小的差距,背后還是科技創新能力的不足。
代表委員:“中國制造”要由大變強,必須要有自己的核心技術,現在面臨的一個核心瓶頸就是關鍵技術和關鍵零部件的缺失。
知名自主品牌少
當前現狀:溫州產打火機,賣到歐洲兩歐元一只。同樣的打火機外國人買回貼牌后,在歐洲多數能賣20歐元以上。美國華盛頓郵報記者曾在街頭調查,但能說出一個代表中國品牌的人不多。
代表委員:必須像華為那樣,把研發和創新放在首位,才能涌現出更多世界知名的“中國制造”品牌。
貿易壁壘漸多
當前現狀:國際市場需求疲軟,發達國家制造業回流,國際市場競爭加劇。新形勢下,全球貿易保護主義抬頭,“中國制造”成長的路上將會遭遇越來越多的貿易壁壘。
代表委員:打鐵需要自身硬,一方面需要不斷提高“中國制造”水平;同時要加強與國際合作,加強互惠貿易安排,互通有無,合作共贏。(據新華社電)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罕見出土五件古代“蒸鍋”,其中一件大有玄2025-02-05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