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全面小康激蕩中國夢”,《人民日報》26日刊發文章,著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二論協調推進“四個全面”。一天前,這一系列評論的總論之作《引領民族復興的戰略布局》在世界輿論場掀起關注中國的新高潮。香港《南華早報》稱,中共黨報發表最高規格評論員文章,首次權威定義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的“四個全面”意義重大。日本《外交學者》雜志評論說,這一思想值得每個好奇習近平將領導中共和中國走向何方的人密切關注。
《南華早報》報道稱,《人民日報》的文章說,兩年多來,從黨的十八大強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部署“全面深化改革”,再到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要求“全面依法治國”、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總結大會宣示“全面從嚴治黨”,“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清晰展現。美國《華爾街日報》說,“四個全面”的概念是習近平去年12月在江蘇調研時第一次提出的,之后在不同場合反復提到?!赌先A早報》評論稱,這是中共第一次完整提出習近平的政治綱要。
BBC援引中國國家行政學院教授許耀桐的話說,這是一個正式的宣示,宣告“四個全面”成為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治國理政的全新布局。他說,習近平提出的理論很有新意,新就新在“全面”二字。“全面”就是要覆蓋面更廣,不可能留有死角、達不到的地方,而且加強了力度深度廣度。
“習實現中國夢的藍圖”,日本《外交學者》雜志26日以此為題評論說,當中國進入下一個發展階段時,“四個全面”旨在指引中國。BBC將“四個全面”解讀為習近平為“中國夢”解夢。報道援引香港的中國時政評論員劉銳紹的話說,“四個全面”是中國領導人對“中國夢”做出的具體解釋,將“中國夢”條理化、具體化。
《人民日報》的文章說,“四個全面”是“我們黨治國理政方略與時俱進的新創造、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踐相結合的新飛躍”。新加坡《聯合早報》26日評論說,在中共歷史上,官方宣傳“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踐相結合的新飛躍”只有兩次。第一次是1949年建國前,產生了毛澤東思想。第二次是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后,產生了鄧小平理論、江澤民的“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胡錦濤的“科學發展觀”,被稱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這4項理論都已經被先后寫入中共黨章,作為4代領導人的理論標志,被稱作中共治國的指導思想。
中國社科院政治所學者馮鉞26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說,實際上建成小康社會、深化改革、依法治國、從嚴治黨一直都在提,但以前用的是加強、推進之類的詞匯,這次用“全面”展示的是一種信心?,F在中國老百姓的信心,對反腐的信心,對中央的信心,對中國理論、道路、制度的信心,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甚至21世紀頭幾年都不可同日而語。《南華早報》援引一些經濟學家的話說,這一屆領導集體已經初步完成戰略規劃和布局,今年開始,將進入以戰略落實和攻堅為主的階段。
【環球時報駐美國特約記者 蕭達 環球時報記者 譚福榕 李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