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代表!過去的一年,我省在國內外環境復雜多變、壓產能治污染力度前所未有、增長動力轉換青黃不接的大背景下,取得這樣的成績實屬不易。這是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共河北省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全省廣大干部群眾團結拼搏的結果。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人民團體,向駐冀人民解放軍、武警官兵和政法干警,向中直機關駐冀各單位,向關心河北發展的香港和澳門特別行政區同胞、臺灣同胞、海外僑胞、國內外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在總結成績的同時,必須看到我省發展中存在的困難和挑戰。當前,經濟社會發展長期積累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尚未改變,經濟下行壓力較大,化解過剩產能難度增大,投資增長乏力,傳統產業拉動能力下降,新興產業還沒有形成有效支撐,受國內“三期疊加”普遍矛盾和我省壓產能治污染特殊任務的影響,生產總值和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沒有達到預期目標。財政收支矛盾突出,各級政府進入償債高峰。產業層次低,創新能力弱,發展方式粗放。大氣污染依然嚴重。城鄉居民收入、公共服務水平還不高。促改革、穩增長的政策措施落實還不到位,一些政府部門和工作人員依法行政和服務意識淡薄、為官不為、懶政怠政,一些領域和地方消極腐敗現象還比較嚴重。對此,我們一定高度重視不回避,勇于擔當不退縮,切實有效加以解決,決不辜負全省人民的厚望!
二、2015年工作總體要求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是全面推進法治河北建設的開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意義重大。綜合分析,國內外發展形勢依然錯綜復雜,機遇和挑戰并存。世界經濟增速可能略有回升,但總體復蘇疲弱態勢難有明顯改觀。我國經濟運行多重困難和多方面矛盾相互交織,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我省正處在轉型升級、爬坡過坎的關鍵時期,穩增長調結構的任務十分艱巨。同時也要看到,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仍處于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經濟正在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復雜、結構更合理的階段演化。新型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和農業現代化深入推進,為我省經濟轉型升級開辟了廣闊空間。改革開放紅利持續釋放,為我省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不竭動力。京津冀協同發展、環渤海地區成為國家新一輪開放熱點、北京和張家口聯合申辦冬奧會,為我省打造新的增長極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通過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進一步凝聚了黨心民心,為我省科學發展、綠色崛起鑄就了有力保障。我們既要增強憂患意識,把困難和挑戰估計得更充分一些;更要搶抓發展機遇,堅定必勝信心,克難前行,開拓創新,奮力奪取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新勝利!
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省委重大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把轉方式調結構放到更加重要位置,大力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狠抓改革攻堅,突出創新驅動,改善生態環境,加強民生保障,推進法治河北建設,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
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生產總值增長7%左右,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7.5%,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5%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1%,進出口總值增長5%,實際利用外資增長5%。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下降3%,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別削減1%、1%、2.5%和5.1%,細顆粒物(PM2.5)濃度下降4%以上。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8%和8.5%。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漲幅控制在3%左右,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8.1‰以內。
提出生產總值增長7%左右,主要是與完成“十二五”規劃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相銜接,符合我省實際和社會預期,可以滿足擴大就業和居民收入增長的需要,有利于為調整經濟結構和深化改革開放騰出空間,有利于實現調速不減勢、量增質更優。
做好今年的各項工作,必須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動搖,深刻認識新常態、主動適應新常態、積極引領新常態。要把握好改革發展穩定的平衡點,把改革的力度、發展的速度和社會可承受的程度統一起來,更加注重深化改革開放釋放發展潛力,促進社會和諧穩定;要把握好穩增長的著力點,充分發揮投資的關鍵作用、消費的基礎作用和出口的支撐作用,更加注重加強項目建設帶動經濟增長,在轉型升級上不斷取得新進展,做到換擋不失速;要把握好協同發展的突破點,以重大國家戰略實施帶動全局,更加注重交通生態產業對接協作打造新增長極,通過協同發展加快結構調整,推動河北跨越發展;要把握好創新發展的發力點,突出抓好科技創新與體制創新相互融合、相互激發,更加注重科技成果轉化提高創新驅動能力,加快發展方式轉變;要把握好經濟社會發展和改善民生的結合點,堅持把更多的公共資源向民生薄弱環節傾斜,更加注重提升公共服務增進民生福祉,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只要我們堅定信心求發展,咬定青山不放松,齊心協力攻難關,就一定能夠全面完成今年的目標任務!
三、2015年主要工作任務
今年我省改革發展穩定的任務艱巨而繁重,必須統籌兼顧、突出重點,奮發有為地做好各項工作。
(一)著力促進經濟穩中向好。落實國家宏觀調控政策,注重投資、消費、出口對經濟發展的協調拉動作用,確保經濟增長處在合理區間。努力擴大有效投資。全力以赴加強項目建設,省重點抓好100個續建保投產、100個新開工和100個前期項目,力爭全省10億元以上的產業項目達到1500個、投資增長20%以上。調整優化投資結構,省級從產業支持資金中拿出25億元,設立股權投資基金,放大投資規模,引導投資向科技含量高、綠色循環低碳、現代服務業等產業項目傾斜,力促曹妃甸千萬噸煉油、承德比亞迪新能源汽車等項目開工建設,中國聯通華北基地、長城汽車新技術中心等重大項目竣工投產。抓住國家加大基礎設施投資力度的時機,推進一批重大交通、水利、能源、生態、城市管網、農業農村設施、保障性安居工程等領域項目,抓好石濟客專、京衡客專、榮烏高速保定段、承德機場等交通項目,推進秦皇島西港搬遷工程,加快南水北調中線配套工程建設。改革投融資體制,鼓勵民間資本發起設立創業投資基金和股權投資基金,探索推廣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吸引更多的社會資本投入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和運營。實行嚴格的節約集約用地制度,確保重點項目要素供應。積極擴大消費需求。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收入,提升消費能力。實施養老健康家政、信息、旅游、住房、教育文化體育等領域消費工程,支持社會力量舉辦養老、健身、健康、醫療等服務機構,滿足群眾多層次、多樣化需求。加快信息消費試點城市建設,推進寬帶提速普及。繼續實施節能產品惠民工程,促進綠色消費。落實職工帶薪休假制度,提升旅游休閑消費。促進房地產業健康發展,穩定住房消費。保持進出口穩定增長。優化外貿出口商品結構,積極開拓國際市場,擴大機電和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大力發展服務貿易,加快電子口岸建設,積極發展跨境電子商務、離岸金融等新興貿易方式,培育一批外貿綜合服務企業,提高貿易便利化水平。支持企業擴大先進技術設備、關鍵零部件和能源資源進口。加大企業幫扶力度。繼續開展中小微企業“服務提升年”活動,完善公共服務平臺網絡,強化財稅金融、項目推介、市場開拓等方面的支持。落實“個轉企、小升規”后續扶持政策,實現三年新增5000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目標。
(二)堅定不移調整經濟結構。切實把轉方式調結構作為經濟發展的主任務,馳而不息抓下去。做大做強“三個一百”領軍企業,積極發現培育新的增長點。像抓工業一樣抓服務業,加快現代服務業發展。推動服務業與工農業協同發展、跨界發展、創新發展,著力擴規模、優結構、提質量。堅持生產性服務業和生活性服務業并重,大力發展現代物流、商務會展、金融保險、科技服務、信息服務、電子商務、文化旅游、健康養老等現代服務業,促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與制造業融合發展,推動32個省級物流產業聚集區發展,做大做強鋼鐵、煤炭等省級大宗商品交易平臺。主動承接首都服務業轉移,集中建設大型商品批發和農產品交易市場、總部經濟聚集區、城市倉儲交易配送中心。加強石家莊股權交易所建設,推進各市科技大市場發展。支持工業企業剝離服務、組建服務業法人企業。加快傳統商貿流通企業轉型升級。“讓老樹開出新花”,推動傳統產業向中高端邁進。繼續抓好“十百千”工程和千項技改項目,實施鋼鐵精品化、電子信息提升等12個專項和工業強基、節能減排等四大技術工程,培育100家工業化與信息化融合企業和10個省級公共服務示范平臺,促進傳統產業創新產品、創新管理、創新商業模式。落實鋼鐵產業結構調整方案,加快石鋼搬遷、唐山渤海鋼鐵向沿海搬遷和武安鋼鐵企業退城進園,推進首鋼二期、承德釩鈦基地項目前期工作。扎實有效化解過剩產能,全年化解粗鋼產能500萬噸、水泥600萬噸、平板玻璃300萬重量箱,壓減煤炭消費500萬噸。“讓新芽長成大樹”,培育壯大新興產業。設立戰略性新興產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扶持發展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等優勢產業,加快衛星導航產業化,推進軍用技術向民用產業轉化,擴大光伏規模化應用,支持節能環保產品、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和動力電池產業化,推動新興產業聚集化、規模化發展。發揮比較優勢,推動各地重點突破。支持石家莊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推進企業搬遷退城、建設正定新區。支持張家口、承德建設可再生能源應用綜合創新示范區和國家級生態文明示范區,全力做好申辦冬奧會工作。支持唐山、滄州、秦皇島打造沿海率先發展增長極。支持廊坊、保定在科技成果轉化、園區共建共享等方面加快對接京津,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支持邯鄲冀南新區、邢臺太行新區、衡水工業新區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裝備制造業,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三)堅持不懈改善生態環境。強化源頭嚴防、過程嚴管、后果嚴懲,治標治本多管齊下,朝著藍天凈水的目標不斷前進。攻堅克難治理大氣污染。持續加大科學精準治霾、依法依規治污的力度,出臺大氣污染深入治理三年規劃,大幅壓減煤炭用量,實施煤電節能減排升級改造行動計劃,加快淘汰10蒸噸及以下燃煤鍋爐。利用微煤霧化技術改造城鄉燃煤鍋爐,建設潔凈煤配送中心和供應網絡,提高清潔能源利用比重。鞏固鋼鐵、電力、水泥、玻璃四大行業污染防治攻堅成果,加快工業企業退城入園,實施一批清潔生產示范項目。嚴控施工工地、礦山、配煤場所揚塵。深入實施農村清潔能源開發利用工程,推進秸稈綜合利用。減少機動車污染排放,全部淘汰黃標車,重點在設區市公交、出租車行業推廣新能源汽車和清潔能源汽車。創新節能減排機制,加強工業、交通、建筑等重點領域節能,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實施新的排污費征收標準,開展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和碳排放交易試點,加快污染治理設施建設和運營市場化。只爭朝夕推進生態修復。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出臺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綜合整治重污染河流和重點水域,確保全省地表水好于三類水質比例超過50%。深入開展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試點,年內實現壓采地下水14.6億立方米。抓好白洋淀、衡水湖國家湖泊生態修復和灤河流域綜合整治試點,加快引黃入冀補淀工程建設。繼續實施綠色攻堅工程,推進城市增綠,新增植樹造林420萬畝。加強山體修復,抓好尾礦庫整改和尾礦資源綜合利用。整治農業面源污染,強化土壤污染防治。依法嚴懲環境違法行為。貫徹落實新修訂的《環境保護法》和大氣污染防治條例,重拳打擊違法排污,嚴厲處罰偷排偷放等惡意違法行為。加強環境監管執法能力建設,實行“網格化”環境監管,不留監管死角、不存執法盲區,推動監管執法全覆蓋,對各類環境違法行為“零容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