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9月21日晚上7:00,中央電視臺在新聞聯播中播出這樣一條消息:國務院頒布朱镕基總理第 270號令,發布《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辦法"中第五條規定:二七紀念日、五卅紀念日、七七抗戰紀念日、九三抗戰勝利紀念日、九一八紀念日、教師節、護士節、記者節、植樹節等其他節日、紀念日,均不放假。 第二天,從中央到地方的各級各類傳媒紛紛刊登和播出了這條新聞。
正是在頒布的《辦法》中,政府再次將"記者節"寫進政府正式文件,9月22日一上班,全國各地新聞工作者紛紛給中國記協打電話,詢問"記者節"的情況,希望確定這一節日的具體日期,并提出了不少建議。我當時在中國記協國內部自律維權處任處長,維護新聞工作者的合法權益,代表全國廣大新聞工作者的利益,幫助新聞工作者弄清楚"記者節"的具體時間是我義不容辭的責任。我帶著部分來自全國各地新聞工作者的電話記錄找到當時國內部領導請示,他當即向記協書記處領導匯報后對我說,這個任務就交給你們處具體負責辦理了。接到任務后,全處同志的熱情很高,在以后的十幾天里,我們把手頭不急的工作全部放下,全力以赴來完成這個非常有意義的任務。我們查閱了大量的歷史資料、走訪了部分老新聞工作者,很快發現解放前我國有一個"記者節"。
據史料記載,1933年1月,江蘇《江聲日報》經理兼主筆劉煜生因揭露國民黨官員公賣鴉片黑幕及吸毒丑聞,被江蘇省政府主席顧祝同下令以"宣傳共產"的罪名被殺害,隨后上海《申報》披載了其被害的消息,在當時新聞界引起震動,強烈要求國民黨當局"開放輿論,保障人權"。在強大的聲勢下,南京國民政府于1933年9月1日,被迫頒布了《保護新聞從業人員及保護輿論機關的通令》。這個《通令》成為當時新聞工作者爭取新聞自由的工具。 1934年8月,杭州記者公會向全國新聞界發出通電,倡議定9月1日為記者節,得到不少地方的響應。這年9月1日,杭州、北平、南京、長沙、青島、太原、廈門、綏遠等各地的新聞界,分別舉行各類慶祝活動。從1935年開始,"九一記者節"得到了全國新聞界的承認,每逢這一天,各地都會舉辦各類活動,出版特刊。1944年3月25日,國民黨政府行政院正式核定9月1日為記者節。當時,不僅在國統區過記者節,延安及各抗日根據地也在9月1日舉行活動。1946 年9月1日,為了打破國民黨統治者對新聞輿論的封鎖,解放區的新聞工作者在記者節的紀念儀式上號召新聞界"更好地反映人民輝煌業績,更有效地粉碎反動派的一切歪曲宣傳"。新中國成立后,1949年12月2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務院頒布的《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中明確規定了"記者節",《辦法》對年節和紀念日放假規定這樣表述:"其他各種紀念節日如:二七紀念、五卅紀念、七七抗戰紀念、八一五抗戰勝利紀念、九一八紀念、護士節、教師節、記者節等,均不必放假。"但是,對這個"節"本身則沒有明確是否仍然設置在9月1日,新中國的新聞工作者也逐漸對"記者節"淡忘了。我們及時綜合以上的史料將信息以書面形式報告了記協領導。
當國務院270號令發出后,一個相關的問題也隨之而來,新中國的"記者節"是繼續安排在每年的九月一日,還是要另行選擇日期?如要另選,又該放在哪一天為宜?中國記協黨組、書記處經過慎重研究,指示我們首先向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計劃單列市委宣傳部、記協、各專業記協、中央主要新聞單位、部分省級新聞單位廣泛發函征求意見。大家很快將意見反饋回來。有的提議將1999年5月7日美國轟炸我駐南聯盟大使館,邵云環、許杏虎、朱穎等三名優秀新聞工作者被炸犧牲日為"記者節"紀念日;有的則認為以新華社的前身"紅中社"的建立日為"記者節"紀念日,但多數意見還是同意中國記協的建議,以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成立日為"記者節"的紀念日。在廣泛征求各方面意見的基礎上,中國記協黨組、書記處再次進行了認真研究,并報經主席辦公會議討論同意,認為"記者節"的具體日期定在11月8日比較適宜,因為11月8日是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的前身中國青年新聞記者協會的成立日。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中華兒女迅猛覺醒。"8.13"以后,上海許多年輕的新聞工作者,以筆作武器,毅然投身于抗日斗爭的烽火中,為民族解放而戰。當時周恩來同志在上海代表黨中央領導南方黨的工作。他十分重視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新聞宣傳工作。他向在上海負責黨的文化和宣傳工作的胡愈之、夏衍等同志傳達了黨中央的指示:廣泛團結愛國新聞工作者,組織統一戰線,為民族解放貢獻更大的力量,在周恩來同志的倡導和支持下,經胡愈之、夏衍、羊棗等同志的醞釀,確定在新聞工作者比較集中的上海,成立新聞工作者統一戰線組織。并推舉優秀新聞工作者范長江、羊棗、惲逸群等同志負責這一組織的籌備工作。1937年11月4日,范長江、羊棗、惲逸群、袁殊、邵宗漢、朱明等考慮到當時的國內形勢,把 即將成立的組織定名為"中國青年新聞記者學會"。1937年11月8日,中國青年新聞記者學會(中國記協的前身)在上海宣告成立。1949年,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籌備委員會同全國總工會、全國婦聯、共青團中央等15個全國性人民團體及民主黨派一起發起了全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憑這一點就足以表明,中國記協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全國新聞工作者的唯一有代表性的人民團體。幾十年來,特別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它積極開展了大量的工作和活動,為團結我國廣大新聞工作者,推動我國新聞事業的發展,以及在開展國際新聞界友好往來等方面做出了顯著成績,在國內外都有較大的影響。
將"記者節"定為中國記協成立日的另一個理由是: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是由中央級新聞單位、全國各省、區、市新聞工作者協會、各專業記協及其它新聞機構、新聞從業人員聯合組成的全國性人民團體,代表著全國70萬新聞工作者,以其成立日作為"記者節"的日期,有著廣泛的代表性。
1999年11月8日,中國記協將這一建議向中央宣傳部進行了報告,中宣部領導對記協這一請示非常重視,他們再次向中央主要新聞單位征求意見后回復中國記協,同意將11月8日確定為記者節,希望記協直接向國務院報批。按照中宣部的意見,中國記協于2000年1月25日正式向國務院請示,國務院法制辦公室的專家經過科學論證,報經總理、各位副總理圈閱并征得其他中央領導同志意見后,國務院于2000年8月1日正式批復中國記協,同意 11月8日確定為中國"記者節"。從此,新中國的新聞工作者有了自己的節日。
"記者節"像護士節、教師節一樣,是我國僅有的三個行業性節日之一。新中國確立"記者節"的意義,表明黨和國家對新聞界和廣大新聞工作者的關懷和重視,既在確認新聞從業者的社會地位,更在鼓舞和激勵新聞工作者繼承優良傳統,為正義事業呼吁,做好黨和人民的耳目喉舌。
中國記協:仝軍會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罕見出土五件古代“蒸鍋”,其中一件大有玄2025-02-05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