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
“天氣還真冷!轄區里老舊小區多,老人多,得去轉轉敲敲門!”1月3日15時許,河南省鄭州市西部地區的氣溫還保持在0℃左右,中原區綠東村街道辦事處副主任兼鄭州市公安局中原分局綠東村派出所所長王俊偉搓了搓手說。
“敲門?”面對《法治日報》記者的不解,王俊偉笑笑說,“就是‘敲門行動’。疫情防控工作重心從防控感染向醫療救治轉變以來,我們街道辦事處以社區為單位,組織社區民警、人民調解員、網格員、平安志愿者入戶走訪,廣泛宣傳疫情‘可防、可控、可治、不可怕’的科學防治知識,及時回應群眾關切和訴求,重點了解‘一老一小’和其他特殊病患的需求,確保群眾能夠隨時聯系到社區工作人員。”
在灣景社區,王俊偉敲開了一樓劉老太的家門。劉老太樂呵呵地把王俊偉拉進屋里。
王俊偉扶著劉老太的胳膊說:“看來,老人家身體恢復得很好!快過年了,有什么事兒,隨時給我們打電話。”劉老太連聲說:“沒啥事。現在鄰里之間互幫互助,比疫情前還親!”
走出劉老太家門,王俊偉來到社區警務室,對正在值班的社區民警王前光說:“你們與社區民調委聯手為農民工討要工資的效果不錯,農民工代表寫信表揚你們。你們社區工地多,類似的矛盾糾紛要提前做好化解預案。”
“過了臘八節,我和社區民調委主任田凱就挨個工地走訪,向農民工了解欠薪情況。我們分工明確、相互幫襯,我負責講法律規定,田凱負責講政策,效果還不錯。目前,還沒有排查到類似的糾紛。”王前光說。
記者注意到,警務室墻上掛滿了群眾送來的錦旗,其中有一面錦旗上繡著“農民工兄弟的貼心人”。王前光說:“我們警務室也是民調室,大伙兒在這里說說理兒、消消氣,問題就解決了。”
“2022年,中原區推行派出所所長進到街道辦事處班子,我被任命為綠東村街道辦事處副主任,負責信訪維穩、平安建設等方面的工作。我統籌派出所、司法所、平安辦的力量,努力構建社會治安大防控、矛盾糾紛大調處的格局。”王俊偉說。
綠東村轄區老舊小區多,人口密集,各類矛盾糾紛多。為切實推進矛盾糾紛化解工作,街道辦事處動員各方力量常態化開展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大力推動矛盾糾紛源頭治理。
“以社區矛調室建設為試點,我們主動對接中原區‘和順中原’矛盾糾紛化解平臺,引入社工、民調員,提供一站式化解糾紛服務,推動‘最多跑一地、一碼解糾紛’。一般性糾紛,群眾通過線上掃碼,就能完成糾紛案件的受理、委派和調解,重大、疑難糾紛采取‘3+N’的模式線下辦理。”王俊偉說。
據介紹,“3”是社區矛調室常駐的社區委員、社區民警、民調員,“N”是由輪駐的法官、檢察干警、民調員、律師、心理咨詢師、有威望人員和平安志愿者組成的矛盾糾紛調處團隊。
“綠東村轄區兩個特點比較明顯,一個是老年人偏多,一個是不在轄區居住的大學生居多。轄區有個人才市場,在鄭州的大學生畢業后往往會把戶口掛靠在戶籍室,因此戶籍室工作量非常大。”王俊偉說。
在疫情防控期間,為了“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征求群眾意見后,派出所創建了線上微信、線下跑腿、代辦戶籍為主體的全方位服務,對行動不便、體弱多病的老人,全部送證上門,對參加考研考試的大學生,本著能在線上辦的全部在線上辦,戶籍民警每天早上將需要辦理的戶籍業務登記造冊,每天下午下班辦理完成后統一交由郵政快遞員寄出。
“我們成功推行的‘十戶聯防’機制,不僅積極引導廣大群眾參與疫情防控工作,還形成了群防群治的工作格局。”王俊偉舉例說,一戶居民因病急需就醫,其他鄰居得知后,迅速通知社區,實現了精準施救。
“十戶聯防”就是把分散居住的居民,按就近居住的原則,把10戶歸攏成一個聯防小組,其中某戶有需求時,只要向其他9戶求助,就會第一時間與社區取得聯系,屬于警情的由社區民警處理,屬于矛盾糾紛的由民調員處理。
“十戶聯防”機制實施以來,綠東村轄區“零上訪、零事故、零案件”創建工作持續深化,社區民警、民調員主動上門服務,居民的安全感、滿意度得到提升。
“‘敲門行動’錘煉了隊伍,密切了干群關系,增進了警民之間的感情。”王俊偉感慨道。
記者手記
以社區民警、人民調解員等為基本力量開展“敲門行動”,圍繞“情感、家庭、鄰里、債務、物業、涉疫”六類重點矛盾糾紛上門走訪,把黨和組織的關懷和溫暖送到群眾心坎上,并積極搜集梳理居民訴求,堅持“以情動人、以理服人”處理矛盾糾紛,在群眾中形成“有糾紛找調解,共促平安和諧”的共識,最大限度將各類矛盾糾紛消除在萌芽狀態,解決在基層,實現了疫情防控、民生保障、社會穩定等各項工作的有機統一,贏得了人民群眾的滿意。
法治日報記者 趙紅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