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0月9日電 據生態環境部微信公眾號消息,第二輪第四批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深入一線、深入現場,查實了一批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核實了一批不作為、慢作為,不擔當、不碰硬,甚至敷衍應對、弄虛作假等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為發揮警示作用,切實推動問題整改,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集中通報典型案例。其中,山東省菏澤市黑臭水體整治不力,水體返黑返臭問題突出。
具體通報如下:
2021年9月,中央第二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督察山東發現,菏澤市黑臭水體整治長期滯后,水體返黑返臭問題頻現。
一、基本情況
2015年4月國務院發布實施的《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明確,2020年底前,地級以上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消除比例應高于90%。菏澤市地處淮河流域,其水環境質量對于淮河流域水質改善意義重大。
二、主要問題
(一)整治任務長期滯后
2016年,菏澤市發布城市黑臭水體清單,確定建成區共有青年湖、雙月湖、外護堤河、經四溝等3湖8河11處黑臭水體。2018年10月,菏澤市入選全國第一批黑臭水體治理示范城市,擔負著山東省黑臭水體整治工作試點的重要任務。2018年申報示范城市時,菏澤市編制《城市黑臭水體整治實施方案》提出污水處理能力建設、控源截污納管、河道清淤疏浚等5大類治理項目,明確于2019年完成截污、清淤工程,于2020年實現長制久清。2019年在總投資基本不變的情況下,項目優化調整為5大類155項。
督察發現,菏澤市未完成實施方案明確的治理項目,一些項目建設長期滯后,部分項目甚至直至督察進駐前才開始動工。經統計,155個治理項目中,有44個項目未按序時要求于2020年底完成建設,涉及工程投資總額的一半,其中17個截至督察進駐時仍未完成建設。菏澤市老城區為雨污合流區域,污水通過成陽路泵站提升至第一污水處理廠處理,但因泵站后端管網淤堵,長期以來老城區污水只能經溢流口直排青年湖東坑。根據整治方案,菏澤市應在2020年底前新建第五污水處理廠解決這一問題,2021年6月督察組暗查發現,每天仍有數千噸生活污水直排青年湖,第五污水處理廠截至此次督察進駐時仍未完成建設。城區句陽路東溝自南向北匯入七里河,是七里河主要污染源之一。2021年6月督察組暗查發現,該溝渠沿線仍有多個污水直排口,溝內垃圾遍布,黑臭嚴重,直至督察進駐前,菏澤市有關部門才開始沿句陽路建設截污管道。
(二)水體返黑返臭問題頻現
根據菏澤市城市黑臭水體清單要求,除了外護堤河,菏澤市建成區其余10處黑臭水體均應于2017年底前治理達標,基本消除黑臭。菏澤市于2018、2019年兩次上報完成黑臭水體整治年度任務目標,并通過山東省城市黑臭水體整治督查組現場檢查。
督察發現,由于整治任務長期滯后,菏澤市僅通過河道清淤、臨時截污、生態補水等治標不治本的方式來完成整治達標任務,控源截污等根本性措施未得到落實,導致水體返黑返臭問題不斷重現。2020年8月,山東省《問政山東》節目曝光菏澤市黑臭水體問題,點名青年湖、洙水河、趙王河等多處水體黑臭、污水直排問題;山東省生態環境委員會辦公室也于2020年11月函告菏澤市,對雙月湖、銀川路溝等9條已完成整治的水體返黑返臭現象進行預警。此后菏澤市再次通過封堵污水直排口、臨時生態補水換水、河道垃圾打撈等方式取得暫時成效,并于2020年12月通過省有關部門組織的長制久清專家評審。
根據山東省設區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水質月度監測結果,2021年3月以來,菏澤市每個月都有水體返黑返臭情況,其中4月份全省6條返黑返臭水體中,菏澤市就占了4條。2021年6月督察組暗查發現,趙王河、外護堤河、青年湖等水體都存在生活污水直排、溢流現象,小黑河等水體更是有部分河段呈重度黑臭。此外,督察還發現菏澤市高新區一條長約600米的黑臭水體直接匯入刁屯河,沿線十余家營業門市及和信汽車城生活污水直排,水體嚴重黑臭。
(三)水環境質量明顯惡化
督察發現,菏澤市污水管網混接錯接、管網淤堵、雨污混流等問題仍較為突出,2020年,菏澤市城市生活污水收集率僅為51.9%,截至督察進駐時,建成區內仍有53公里雨污合流管網。
污水收集存在明顯短板,黑臭水體整治不斷反復,導致菏澤市地表水環境質量出現明顯退步。根據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地表水考核斷面排名數據,2020年5月前,菏澤市未出現在全國排名后30名城市名單內,但到2020年8月直接退步到全國倒數第一,此后2020年10月至2021年5月連續8個月位列后30名城市之中。今年以來,菏澤市17個省控以上考核斷面(8個國控斷面和9個省控斷面)出現超標的斷面占一半以上,其中更是有8個斷面15(月)次出現過劣Ⅴ類。
三、原因分析
菏澤市對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對黑臭水體整治缺乏系統性、科學性謀劃,推進不力,整治任務落實不到位,黑臭水體問題依然突出。
督察組將進一步調查核實有關情況,并按要求做好后續督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