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上半年,北京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4051.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6.8%,與全國GDP增速持平,增速比第一季度提高0.1個百分點,走勢平穩。7月18日,北京市統計局、國家統計局北京調查總隊通報了今年上半年北京經濟情況。數據顯示,上半年北京經濟保持總體平穩、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從主要領域運行情況看,生產領域增勢良好,需求領域基本穩定,民生領域持續改善,市場預期穩定向好。同時,減量集約發展取得階段性成效,對推動高質量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
消費者信心指數處于較高水平
上半年,北京CPI同比上漲2.3%,漲幅與第一季度持平,呈現溫和上漲趨勢。全市城鎮登記失業率保持在1.47%的較低水平,城鎮新增就業20.4萬人,就業形勢穩定。同時,北京市場預期穩定向好,第二季度消費者信心指數為114.6,處于2013年以來的較高水平。
商品住宅銷售面積同比下降超四成
昨天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北京市商品房銷售面積為229.9萬平方米,同比下降46.2%。其中,住宅銷售面積為161.4萬平方米,下降41.1%。同期內,北京市房地產開發企業項目到位資金為2346.9億元,同比下降26.7%。其中,國內貸款817.9億元,下降10.2%;自籌資金為539.6億元,下降9.9%;定金及預收款為711.5億元,下降38.4%。
盡管多項房地產數據處于跌勢,但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上半年,北京市商品住宅新開工面積同比出現了16.3%的增長,達到511.6萬平方米;但辦公樓和商業營業用房新開工面積仍然大幅下降,降幅分別達到56.3%和42.7%。上半年北京商品住宅竣工面積仍處于下降趨勢,但商業營業用房竣工面積出現了輕微增長。
規模以上法人單位減少259家
今年上半年,北京市規模以上法人單位減少了259家,其中減少的制造業、批發零售業和住宿餐飲企業占到將近八成。與此同時,北京市工商部門的數據顯示,全市新設服務業企業8.4萬家,其中,科技服務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企業合計占比超過一半。北京市統計局、國家統計局北京調查總隊昨天發布的數據充分顯示出北京在非首都功能疏解過程中“有加有減、加減并舉”的特點。減量集約作為北京高質量發展的獨有特征和途徑,在推進騰籠換鳥、效率提升、結構優化、動能轉換和城市功能優化等方面發揮了積極成效。
從產業結構看,今年上半年北京規模以上工業中高技術制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同比均是雙位數增長,對規模以上工業增長的貢獻率更是分別達到46.4%和39.3%。從需求結構看,上半年北京服務性消費占總消費的比重為55%,同比繼續提高,對市場總消費增長的貢獻率達到74.6%。在投資方面,北京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已經占到制造業投資的六成,同比也明顯提高。
小麥播種面積同比下降13%
昨天發布的數據顯示,在疏解整治促提升的大背景下,北京市持續深入推進農業“調轉節”,“調”減力度進一步加大,農林牧漁業生產全面收縮,結構效益逐步提升。今年上半年全市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05.9億元,同比下降18.0%,扣除價格因素,同比下降16.9%。
據統計,上半年北京農業、林業、牧業、漁業產值全面下降,降幅分別為5.6%、7.4%、32.9%和41.7%。第一產業增加值42億元,同比下降15.1%,扣除價格因素,實際下降14.7%。其中,傳統農業在北京進一步調減,小麥等高耗水作物在加快退出。上半年,北京小麥播種面積同比下降了13%,產量同比下降了15.5%;蔬菜及食用菌播種面積下降12.2%,產量下降11.6%。與此同時,北京的畜禽養殖業也繼續調減。上半年,北京豬、牛、羊等主要畜禽存欄、出欄量均有所下降,其中生豬存欄量已降至百萬頭以下。上半年,北京豬肉產量同比下降超三成,禽蛋產量同比下降也接近三成,牛奶產量同比下降14%。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罕見出土五件古代“蒸鍋”,其中一件大有玄2025-02-05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