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全國各地的群眾來到四川省汶川縣映秀鎮地震遺址獻花悼念,紀念“5.12汶川大地震三周年”。據悉,群眾和失去親人的災民通過放鞭炮,獻鮮花,燒紙錢等方式,祭奠長眠于此的遇難者。郭國權 攝 圖片來源:CNSPHOTO
5月12日,四川阿壩州在震中映秀舉行紀念5.12汶川特大地震三周年追思會,人們手捧菊花,深切悼念震罹難同胞,遇難烈士。阿壩州各界群眾以及海外華文媒體采訪團共800余民眾參加了追思會。圖為追思會現場。中新社發 劉忠俊 攝
N中新社映秀5月12日電 5月12日清晨,今年34歲的汶川縣映秀鎮張家坪村村民尚興平起床后,顧不上吃早飯,就坐在沙發上開始給1歲零11個月的女兒王雨萱梳頭發,準備去萬人公墓祭奠在地震中遇難的兩個兒子。
“我有4個孩子,兩個不在身邊。”現在每當陌生人問起家里的情況,尚興平總會這樣回答。尚興平大兒子叫王歡,地震那年11歲,小兒子王躍,那年9歲。當時兩個孩子在映秀小學四年級和二年級讀書。
|
這時,雨萱的爸爸王家榮走過來,用熱毛巾給孩子擦了擦臉。三年前地震的時候,王家榮正在攀枝花打工,地震后匆忙趕回家得到的卻是兩個孩子不幸遇難的噩耗,王家榮從此變得沉默寡言。
因為不知道孩子葬在哪里了,每年一家人都會來到映秀鎮漁子溪村被當地人稱為萬人公墓的地方來祭奠。
“知道是安葬在這里了,但不知具體在哪里,所以也沒有立碑。”尚興平說。
穿過一排排的墓碑,在一片略空曠的也是一個小孩的墓碑前尚興平一家停了下來。
小雨萱想要大姨手中的祭品玩耍,被媽媽拒絕了,“這是我們給哥哥買的。”
“哥哥在哪?”
“哥哥不在了,”尚興平傷感地說,“不然哪里有你呀……”
尚興平的丈夫與姐姐蹲在地上,王家榮掏出打火機,點燃了四枝香燭,引燃一張薄黃的祭紙,兩人一張一張地往火里添著祭紙,已經懷有9個多月身孕的尚興平站在丈夫身后,輕輕抽泣,用攥在手里的一件牛仔外套一遍又一遍地擦著眼淚。
一會兒,所有的祭紙都化為了灰燼,煙霧中飛舞著片片紙灰,王家榮又點燃了一串鞭炮,然后尚興平一家與前來祭奠女兒的鄰居佘國先一家一起下了山。
今天早晨7點多,手持鮮花、祭品的映秀鎮村民開始陸續地來到汶川“5•12特大地震遇難者公墓”。
5月12日上午,通往映秀鎮漁子溪村“5•12特大地震遇難者公墓”的山路上,擠滿了前來祭奠的人,這里有沉睡著的“愛子、愛女、賢妻、胞妹、慈母、賢侄、好友……”
馬女士與母親一家11人扶老攜幼地從四川瀘州趕來,看望長眠在這里的自己曾在阿壩州電力分公司工作的26歲的兒子王亮和兒媳鐘潔。
“他們2008年2月份領的結婚證,打算過幾個月就舉行婚禮。”馬女士說。
“每年春節、清明、5•12周年都會來看他們。”叔叔說。
王亮的姥姥撕開一袋奧里奧餅干,與外孫以前最愛吃的水果一起放在碟子里,擺在孫子的墓碑前。奶奶打開一個塑料袋,掏出孫子最愛吃的零食……
臨走時,姥姥一遍又一遍撫摸著墓碑上外孫子和外孫媳婦的名字,就像撫摸著他們曾經微笑的臉龐。
映秀小學張老師靜靜地站在山坡上,很久很久……,這里有他曾在映秀小學二年級讀書的女兒和他的學生。
震前的2007年底,映秀全鎮人口1.6萬余人,長住人口1.2萬余人。2008年5月12日14點28分,短短80秒,曾經世外桃源般地小鎮映秀頓時山河破碎、滿目瘡痍、鎮中心被夷為平地,遇難同胞6566人。
2011年5月12日下午14點28分,悠長的音樂在曾是映秀鎮漩口中學的地震遺址上回蕩,由阿壩州政府組織的5•12地震三周年公祭活動在這里舉行,來自醫院、學校、軍隊、公安、州縣鎮鄉村政府工作人員等近千人來到這里,將一枝枝黃色的菊花祭獻給5•12地震遇難者。
2011年5月12日14點28分,映秀鎮廣場上,來自成都等地的民眾匯聚在這里,靜默佇立,紀念地震中的遇難者。(阮煜琳)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