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不少專家認為,作為主要對抗的兩方——美國和伊朗——當前更多是“口水戰”,不大可能引發全面戰爭,且以伊朗和美國相對懸殊的軍事實力,伊朗即使封鎖霍爾木茲海峽,亦不可能持久;另外,海峽同樣是伊朗經濟的生命通道,伊朗應不至于訴諸極端行動。
但戰爭詭譎,小小的火星往往會引發沖天大火,更何況是在變數多多的中東地區。從目前美伊一觸即發的斗爭態勢看,即使短期內沒有大規模戰爭可能,但至少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霍爾木茲海峽的安危,仍將是懸在世界石油安全上的一柄達摩克利斯之劍。最近國際油價急劇上揚,就充分反映了市場對地區局勢走向的擔憂。
目前困擾世界各大石油進口國的問題有兩個:一是如果對伊朗實施石油禁運,石油缺口從哪里來?二,霍爾木茲海峽一旦被封鎖,缺口又從哪里來?
前面一個問題相對好解決,按照美國目前的規劃,美在中東的親密盟友沙特、科威特和伊拉克等國將加大開采力度,盡可能填補伊朗石油的缺口。
后一個問題則相對復雜,霍爾木茲海峽一旦被封鎖,國際油市勢必陷入瘋狂。按照一些西方媒體披露的信息,由主要西方石油消費國組成的國際能源署已制定應急計劃,即一旦海峽被封鎖,西方將采取聯合行動,每日向市場投放1400萬桶的儲備石油,其中原油1000萬桶、成品油400萬桶。按照美國壓倒性的軍事優勢,在一個月之內,美軍也應能夠打通海峽通道。如果實施該方案,這也是有史以來最大一次動用儲備石油事件。
此外,其他海灣產油國將開辟石油外運的“第二通道”。其中,沙特從海灣向紅海的東西輸油管道,目前還有約300萬桶的多余運能;阿聯酋即將開通的連通印度洋的輸油管線,運能將在150萬桶左右;此外,伊拉克將可重啟兩條廢舊管線,一是經過沙特的石油管線,運能在165萬桶;二是通往黎巴嫩的管線,運能約在50萬桶。
但即便有眾多替代方案,可以預料,一旦霍爾木茲海峽被封鎖,哪怕美伊發生小規模沖突,都將導致國際油價大幅上漲,目前100美元的油價,屆時將可能上沖至150美元甚至200美元。在當前世界經濟前景堪憂的背景下,霍爾木茲之劫,將是許多石油消費國的噩夢。對中日印等國來說,即使能找到替代油源,也必然面臨諸多受制條款,不能有絲毫大意。(劉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