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都閩南網訊 據新華網報道 據河池市副市長李文綱介紹,當地利用大壩控制受污河水的流量,在污染源至葉茂電站、葉茂電站至龍江三橋、龍江三橋至洛東水電站、洛東水電站至三岔水電站、三岔水電站至三岔鐵路橋等斷面設立5道“防線”,通過放水稀釋、投放降解吸附物等方式降低鎘濃度。
“盡一切能力,在河池境內將受污染河段的鎘濃度降至最低,確保下游飲水安全。”李文綱說,根據專家估算,目前龍江河段受污染水域中的鎘濃度已降解60%左右。
目前,柳州已打響“柳江保衛戰”。當地在柳江支流龍江河段糯米灘電站采取降解措施降低污染物濃度,同時調用柳江上游的麻石、浮石、古頂、大埔4個水電站實施沖淡稀釋;環保部門增加監測次數,每兩小時向市民公布監測結果,維護當地社會穩定。
處置龍江河突發環境事件專家組專家、國家環境保護部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副所長許振成說,按照目前制定的處置方案進行處置,柳州紅花水電站以上、流經柳州市區的柳江河段可能會出現鎘濃度超標1到2倍的情況,目前正努力控制在1倍以內,并盡最大可能實現不超標。
許振成認為,柳江在來賓市象州縣石龍鎮與紅水河交匯形成黔江,紅水河的流量比柳江的流量大。再往下游,黔江和郁江在廣西桂平市交匯形成潯江,潯江再在梧州市與桂江交匯成西江,各條流量很大的江河交匯后,基本被稀釋的龍江鎘污染不會對流入廣東的江水水質造成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