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都閩南網訊 據新華網報道 記者28日從廣西壯族自治區龍江突發環境事件應急指揮部了解到,目前廣西已將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響應由Ш級提至Ⅱ級。
廣西自治區龍江突發環境事件應急指揮部稱,由于入江污染物數量較大,龍江污染形勢仍然嚴峻。目前污染帶前鋒已進入柳州市境內的柳江河段,柳州市飲用水安全受到的威脅進一步加大,并可能導致事件等級升級。
從1月18日起,廣西河池市為切斷新污染源,龍江上游7家涉重金屬企業全部停產。當地先后派出重金屬自動監測車4輛,采樣車40輛,監測單位17個,監測人員200余人,在龍江及下游水域布點監測;23日又增設7個監測點,密切監控龍江水質變化情況。1500多位專家、消防官兵、保障人員奮戰在龍江應急處置一線。
1月26日下午,記者在河池所屬宜州市洛東鄉洛東水電站看到,大壩上停著7輛大貨車,并堆著上千袋石灰和聚合氯化鋁,空氣中粉塵彌漫。電站大壩控制住上游流水后,河水流量極小。約10名身著制服的男子,正不停地往下游投放石灰粉和聚合氯化鋁,大壩下游附近的河水變為乳白色。
現場指揮專家劉旭輝介紹,聚合氯化鋁是自來水廠用于凈化水源的物質,它可以將離子狀態的鎘固化,避免被人體吸收,這是當前可采取的最有效措施。
從27日開始,柳州市開始緊急施工,將城市自來水管網與原柳州鐵路局的供水管網連通起來,后者可以提供部分安全地下水。通過尋找地下水源,柳州已啟動日供3.5萬噸地下水源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