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都閩南網訊 歐盟定于23日舉行外長會議,討論對伊朗實施石油禁運問題。而此前,美國已出臺對伊朗的新一輪制裁措施,但出于自身利益的考慮一些國家發出了不同聲音。
俄羅斯:強烈反對禁運
俄羅斯官方近日多次表態,強烈反對西方國家超越聯合國安理會決議框架對伊朗實施單方面制裁。分析人士指出,伊朗不僅是俄羅斯重要的武器出口國,而且在中東、中亞和高加索的地緣政治競爭中替俄羅斯起到了平衡作用。在西方相繼推翻薩達姆和卡扎菲政權后,如果敘利亞和伊朗政權再被顛覆,俄羅斯在西亞北非的影響力將被嚴重削弱。
韓國:尋求“例外”待遇
在制裁伊朗問題上,作為美國“最堅定的盟友”,韓國政府一方面表示將強烈支持和參與國際社會為解決伊朗問題所作的努力,另一方面希望美國能充分考慮韓國“苦衷”,給予韓國“例外”待遇。韓國目前從伊朗進口的石油量接近進口總量的10%。韓國經濟部門主張只減少10%至20%進口量的方案。
日本:擔憂經濟遭殃
與韓國態度相似,日本政府也表示將在制裁伊朗問題上與美國、歐盟進行協調,但對制裁后果感到擔憂,希望歐美慎重行事,以免制裁殃及日本經濟。日本原油進口的近10%來自伊朗。
土、印:只認聯合國制裁
對于西方不斷增強的對伊制裁壓力,土耳其一方面致力于發展與伊朗的全方位睦鄰友好關系,另一方面,在天然氣進口價格談判等方面對伊朗步步緊逼。土耳其每天從伊朗進口原油21.7萬桶,占土耳其原油進口總量的30.6%。
印度也表示對西方的單方面制裁不買賬。印度外交部日前表示,雖然美國宣布對伊朗實施制裁,但印度仍將繼續從伊朗進口石油。(據新華社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