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4日的金正日
先軍政治就是萬能寶劍。
——金正日
金正日可以說是一個傳奇性的人物,他有驚人的音樂天賦,也有出眾的政治才能,他32歲就被確定為金日成的接班人,他希望改變朝鮮社會現狀,謀求經濟突圍,并將朝鮮一步步引向開放的方向。韓國前總統金大中評價說,金正日“思維敏捷、不固步自封,且具有亞洲人的、儒家的、講道德的特征”。
1980年,金正日與父親金日成的合影
10歲
走進作戰最前沿跟著父親學指揮
金正日是金日成的長子。1942年2月16日,他出生于白頭山地區抗日游擊隊的宿營地,母親金正淑是一位抗日英雄。
1949年9月金正日7歲時,母親突然病逝。母親的去世,對金正日打擊很大。但他也從這場災難中學會了堅強。不久后,朝鮮戰爭爆發,金正日只能離開父親,獨自帶著妹妹艱難地生活。從那以后,幼年的金正日在家里就承擔了照顧妹妹金敬姬的責任。也正因為如此,兄妹的感情幾十年來都沒有任何變化。有朝鮮人說,妹妹金敬姬“是全朝鮮唯一一個敢于對金正日發脾氣的人”。朝鮮戰爭爆發后,為了安全起見,他和妹妹一同離開了父親金日成,直到1952年6月才和父親重新團聚。
有一次,金正日在學校聽到美軍狂轟濫炸的新聞,十分擔憂父親的安危,便寫了一封信給金日成。“日夜想念的父親:您好嗎?在激烈的祖國解放戰爭中,為了打敗美國佬,您多么受苦啊……父親,請您千萬保重,注意敵機,注意安全。這是全體朝鮮人民的幸福,也是我們的幸福。遙祝您千萬多多保重。1953年6月1日,金正日謹呈。”金日成收到這封信,非常高興,不僅在最高司令部,就是在視察前線時也把它珍藏在貼身的衣兜里。
朝鮮戰爭期間,金日成一度把只有10歲的金正日帶到最高司令部的作戰指揮臺,父子倆一起熬夜,甚至一起去前線陣地和坑道工地,一起視察遭到敵機狂轟濫炸而燃燒的平壤市街道和村莊。進攻戰、圍殲戰、遭遇戰,這些軍事指揮藝術,金日成都潛移默化地傳授給了幼年的金正日。
1948年9月9日,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幼小的金正日與父母一起結束了動蕩歲月,住進了萬景臺。他的生活依然儉樸,穿著膠鞋,背著書包,徒步上幼兒園,跟一般孩子沒有兩樣。寒冬臘月,他和同學一樣,值班燒火爐。
1981年,金正日與家人的合影
29歲
生下長子金正男家庭生活很低調
金正日的家庭生活一直充滿神秘色彩。最早見諸媒體報道的是他的第一任妻子成慧琳。演員出身的成慧琳年長金正日5歲,早在學生時代就因出演電影而聞名朝鮮。1971年,成慧琳生下了金正日的長子金正男。但由于長期患病,成慧琳一直在莫斯科治療,于2002年5月病逝。
在成慧琳之后,出身旅日朝僑家庭的高英姬成為金正日的夫人。高英姬原是萬壽臺藝術團舞蹈演員。高英姬生下了金正日的次子金正哲和三子金正恩。
生活中的金正日對文化藝術有著濃厚的興趣。在上世紀70年代,一部朝鮮電影《賣花姑娘》曾風靡一時,許多中國老百姓都還記得當時在電影院里泣不成聲的場面。它被譽為“一部眼淚凝成的膠片”,其監制正是金正日。金正日對歌曲創作也情有獨鐘,由他創作的《我的母親》至今仍被人傳唱。他酷愛讀書,小說、哲學、經濟讀物都在他的閱讀范圍之內,尤其是各國小說,更是他的最愛。
32歲
政治才能出眾 確認為接班人
金正日在年幼時就顯示出了政治才華和治國方略。他1951年至1953在中國吉林上小學時,倡議并組織班里的少年團員建立了“金日成將軍傳略研究小組”。隨后,他轉入平壤萬景臺革命學院,又升至平壤南山中學讀書,1964年畢業于金日成綜合大學政治經濟系。在校期間,積極組織民主青年同盟的工作,并發表了《關于現代修正主義的產生》《工人階級的領袖并不是個人》等文章。這些文章的翻印本至今陳列在金日成綜合大學的博物館里。
1961年,金正日加入了朝鮮勞動黨。1964年,22歲的金正日大學畢業,進入朝鮮勞動黨中央委員會。1973年9月,金正日當選為勞動黨中央政治局委員會候選委員、中央委員會書記,1974年2月被選為黨中央政治局委員會委員。就在這一年,他正式被金日成及勞動黨高層確定為革命接班人,他在勞動黨內的職務也越來越高,歷任中央政治局常委、書記局書記、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1991年12月任朝鮮人民軍最高司令官,第二年被授予元帥軍銜,1993年4月任國防委員會委員長。
52歲
為父守孝三年 接掌朝鮮大權
父慈子孝。金正日孝敬父親也是有口皆碑。1959年,17歲的金正日隨父親一起訪問莫斯科。一次,金日成要到下榻的賓館外去迎接蘇聯客人。大家親眼看到金正日當著眾人的面跪下,為父親穿上鞋子。他的神情專注而自然。此舉在外交界被傳為佳話。
1994年7月,金日成因突發心臟病去世后,金正日哀痛至極,并未馬上接任。他為父親延長了治喪期,打破了用炮車裝載國家元首靈柩的慣例,把金日成生前乘用的轎車作為靈柩車,并親自用潔白的木蘭花裝飾車身。葬禮結束后,金正日決定為父親守孝三年,深居簡出,擯棄宴樂,不履新職。這無疑又被朝鮮人民視為孝子典范。在守孝三年后,他于1997年10月8日就任朝鮮勞動黨總書記、勞動黨政治局常務委員,1998年再次當選國防委員會委員長,成為朝鮮最高領導人。
在金日成的語錄集中,有這樣幾段話,足可以窺見一個父親對兒子的滿意:“金正日同志是文武兼備的真正的人民領導者……我對我國有金正日同志這樣的哲學家和理論家感到自豪。”
60歲
銳意推動改革 經濟開始復蘇
“沒有糖果可以活下去,沒有子彈就不能生存。”這句話生動概括了金正日倡導的“先軍政治”思想。簡單地說,“先軍政治”就是一切以軍事工作為先,一切以軍事工作為重。金正日在多個公開場合說,“先軍政治就是萬能寶劍”。牢牢掌握住軍隊也是金正日“坐穩江山的好辦法”。
金正日一直銳意推動朝鮮國內改革,從2002年7月的那次經濟改良,部分取消配給制,到大力發展服務業,提倡“實利主義經濟”,再到推廣手機,提高信息化水平。很多動作,都凸顯了金正日希望改變朝鮮社會現狀,謀求經濟突圍的想法。但因為多年的積弊,經濟改良的各種措施都會牽一發而動全身,使得改良的效果并不理想,有些時候甚至不得已進兩步,再退一步。
金正日在推動社會開放,加強與外界交往,尤其是加強與中國和韓國的交往,做了不少工作。2000年6月13日至15日,金正日和時任韓國總統金大中在平壤舉行歷史性會晤,這是朝鮮半島分裂55年后朝韓最高領導人的首次會晤。雙方簽署了《北南共同宣言》,同意進行互訪,但金正日訪韓的計劃一直沒有實現。
2007年10月2日至4日,金正日與時任韓國總統盧武鉉在平壤舉行了朝韓首腦第二次會晤,雙方簽署了《北南關系發展與和平繁榮宣言》。雙方表示將超越思想和制度的差異,把朝韓關系轉變為相互尊重和信任的關系。(新華 人民 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