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調查,本案主要嫌疑人姜某,男,48歲,寶雞渭濱區人。作為熟悉情況的本地人,姜某跟當地公安、文物人員多有認識,其對秦公大墓的了解程度甚至可與專業考古人員相媲美。
腳步丈量找古墓
姜某1995年因販毒被判刑3年,無業,靠父母退休工資生活。2010年初,得知先秦文物年代早、規格高、價值大,盜掘后能一夜暴富,遂開始自學了解古墓葬及文物知識。
他交代,在2009年末就盯上大墓。在2010年初,曾專程坐班車到寶雞先秦陵園博物館參觀。“我進去參觀時主要是看沙盤模型和上面的比例尺,那些我都記住了。”姜某還將展覽的一號大墓剖面圖用手機拍下,“主要是看清楚結構和中心點”。
回到家后,他把圖片存到電腦上,隨后開始鉆研,在查看許多書籍資料后,他又幾次跑到寶雞先秦陵園博物館東側的秦公六號大墓周圍勘察。一年多,姜某通過腳步丈量和原有資料的比例尺,加之三角尺、圓規等工具進行計算,最后在電腦上勾畫出秦公六號大墓結構想象圖。
事后警方調查確認,姜某在野外腳步丈量百米誤差在50厘米內。按照姜某結構想象圖上標明的墓室上沿離地面19.8米的數據,團伙作案時此距離最后確認是19.6米。墓室中央的定位,幾乎沒有偏差。
有人出技術有人出錢
姜某說自己沒有實力獨自盜墓,在今年1月認識了三門峽人張某。按照事前約定,兩人一個出技術一個出錢,再找些力工開挖。說好事成后五五分賬。
4月初,兩人開始在六號大墓附近踩點,還找來懂風水的盜墓賊勘察,最終按照姜某的計算數據安排開工。5月1日夜里他們找來幫手實施了深洞爆破。28日夜里,待洞內有毒氣體排凈后,先后找人下洞取土,并偷偷運來工具破壞堅固的黃腸題湊。
在連續三四天的洞下破壞中,因氧氣不足,張某有次被拉上來時已昏厥,在麥地里緩了很久才爬起來。因要新買工具且張某手頭不寬裕,浙江人葉某被拉了進來。
打洞逃離共花10萬
在勉強破壞一根黃腸題湊之后,盜洞上放風的同伙突然發現有兩人靠近,便急忙和同伴跑到自己開來的面包車上。隨后一天,又有人靠近這塊麥田,加之麥收在即,雖然墓室近在咫尺,大量陪葬品就在里面,9名盜墓賊擔心事情敗露,耽誤兩天后,盜洞被巡邏的人發現,隨后警方到達現場,犯罪團伙這才四散。
據犯罪嫌疑人供述,開始打盜洞至逃離,他們已花掉了近10萬元,且已經和文物販子建立聯系。目前該案仍在進一步審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