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報記者 牛思遠 黃倩蔚
9月20日,溫州眼鏡行業龍頭企業浙江信泰集團董事長胡福林失蹤,并于9月21日確認由于負債過高、資金鏈斷裂而逃跑。
號稱“眼鏡大王”的胡福林跑路掀起了軒然大波。而此前,溫州已經頻頻傳出民間借貸資金鏈斷裂,企業破產倒閉,企業主及擔保公司老板逃走的消息。有消息稱,僅22日一天,溫州就有9個老板跑路,網上還爆出了一份《溫州老板跑路清單》,涉及金額從幾千萬到十幾億不等。
目前,當地政府已經介入信泰集團的善后事宜,但有分析人士指出,隨著信泰集團引發的民間借貸鏈斷裂事件繼續惡化,其后續影響可能還會繼續擴大。而溫州當地面臨民間信貸風險的企業還有很多,該事件背后折射溫州上千億民間信貸面臨危機重重。
【事件】眼鏡大王跑路政府善后或波及整個行業
據信泰集團內部人士透露,9月20日,集團正忙于準備與香港某大公司簽約,公司董事長胡福林突然從外地打電話回公司,要求財務給員工發放工資,并通知相關人員稱自己不會再回溫州。
當天,就有上百人獲得此消息,圍到信泰集團要求還債,部分債主甚至睡在信泰辦公室,討不回錢堅決不回家。而當晚11時左右,信泰集團執行總裁胡明芬致電溫州市甌海經濟開發區管委會,稱胡福林的電話已打不通,“老板可能跑了”。
21日早上,胡福林突然給胡明芬打電話,表示由于投資規模過大、面過廣,造成企業資金鏈斷裂。21日當天,溫州市甌海區政府緊急介入事件的處理。甌海經濟開發區管委會成立了財物調查組、維穩組、接待組,主要負責接待供應商和債權人,登記債務,結算員工工資,防止有人哄搶公司財產等。
24日,甌海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與信泰集團聯合發布公告稱,9月21日因公司董事長出走,企業無法經營下去,經公司中層以上管理人員會議討論認定,企業于24日正式停產,要求政府清算及啟動破產程序;要求政府幫助收討有關應收款和出口退稅等,款項未收回之前請政府先代為墊付員工工資。
公告還表示,自24日始,在兩天內,開始發放8月至9月未發的企業員工工資,按照法律程序企業啟動資產清算和破產后,優先全額支付員工的經濟補償金,以及全額償還崗位保證金、工資集資款等本金。
公開資料顯示,胡福林1964年出生于溫州,是溫州市第十屆人大代表,曾擔任浙江省眼鏡行業協會副會長,并獲得溫商十大創新人物、溫籍十大杰出國際商人、2006全球華商百業領軍人物等稱號。
信泰集團自主品牌“海豚眼鏡”成為溫州第一個眼鏡行業的“中國馳名商標”,也是中國市場上銷量最大的太陽鏡品牌。十幾家子公司遍布香港、上海、深圳、溫州等地。
有報道援引知情人士說法,稱胡福林雖然家大業大,但由于擴張過快導致資金鏈斷裂,其真實欠款高達20多億元。其中,民間高利貸12億元,光月息就高達2000多萬元,銀行貸款8億元,月息500多萬元。
而信泰對上游供應商大量欠款,以及其貸款互保模式,其關聯企業和互保企業也都將面臨無力償還債務的危機。溫州市眼鏡商會24日稱,已接到5家行業供應商宣布停工的通知。溫州一位眼鏡業人士透露,未來“起碼還會有上百家企業、幾千工人受到牽連”。
【原因】民間信貸利率達史上新高民企老板被逼上絕路
作為當地最大的眼鏡生產廠商之一,去年,信泰光眼鏡的產值就有2.72億元,今年1—8月份產值1.25億元。2008年,世界光伏產業進入鼎盛時期,信泰集團也開始進軍光伏產業,設立了新能源事業部,由于全球光伏產業政策調整,產能過剩,在光伏產業前景堪憂的背景下,信泰因涉獵業務過多,數億元的產值無法滿足其擴張的需求。加上土地房屋都已經抵押給銀行,資金鏈斷裂、資不抵債。
事實上,信泰并不是第一個出現資金鏈問題的溫州企業。今年4月份開始,不斷有浙江企業業主跑路的新聞傳出。當時,溫州三家老牌企業,三旗集團、波特曼和江南皮革相繼破產或者倒閉,引起了各界的關注。
這些破產或倒閉的企業中,江南皮革董事長黃鶴逃往國外,波特曼咖啡老板嚴勤為、天石電子老板葉建樂、巨邦鞋業老板王和霞、錦潮電器老板戴列竣、耐當勞鞋材公司老板戴志雄、落之神鞋業老板吳偉華、蝶夢兒鞋廠老板黃杰等均出走,百樂家電女老板鄭珠菊攜款潛逃被警方追捕歸案。
進入9月后,微博網友又爆料了一份《近期溫州老板跑路清單》,其中涉案金額都達到了幾千萬、幾億的規模。根據清單顯示,短短半年內就有十多位企業老板失蹤。據不完全統計,從9月12日到22日,溫州當地已有7家企業的老板被卷入了失蹤漩渦,僅9月22日一天溫州就有9個老板跑路。
溫州中小企業發展促進會會長周德文歸納說,金融危機以來,山西煤改、迪拜危機、樓市限購、股票暴跌,這些錢都回流到了溫州。溫州目前民間借貸的利率水平已超過歷史最高值,一般月息是2分到6分,有的甚至高達1角5分,年利率達180%。大多數中小企業的實業毛利潤不會超過10%,一般在3%~5%,借高利貸很容易把企業逼上絕路。
而另一方面,從事民間借貸的擔保公司也頻頻出現老板跑路的現象。擔保公司的錢基本都是從民間借款來的,一般是普通家庭把錢交給中間人,中間人再把錢交給公司。一個擔保公司老板跑路后,成百上千個普通家庭的借款就血本無歸。
周德文透露,在跑路“重災區”溫州龍灣區永強鎮,僅8月份就發生了二十多起跑路事件,其中涉及10億元以上的“老高”跑了3人。在溫州民間金融史上,如此規模的跑路實屬罕見。
【分析】年底信貸違約集中爆發民間借貸業務現收縮
此次胡福林逃跑事件,被外界普遍解讀為是溫州民間借貸危機的又一個爆發點。
根據人民銀行溫州中心支行最新公布的《溫州民間借貸市場報告》顯示,溫州民間借貸極其活躍,有89%的家庭個人和59.67%的企業參與民間借貸,目前溫州民間借貸規模高達1100億元。
多位溫州本地人士預言,隨著年底春節還貸高峰期的臨近,溫州還會出現大規模的信貸違約,跑路潮會愈演愈烈。“如果不處理好,溫州經濟會有地震。”
有分析認為,目前民間借貸已經不單單是溫州一地的問題。由于國家貨幣政策收緊,民間信貸正呈現三大新特征:一是范圍廣,從兩年前的江浙沿海擴展到內陸地區,從制造業領域擴展至商貿流通甚至普通家庭。二是利息高,有的民間拆借年息已超過100%。三是參與者眾,甚至有銀行資金也充當了民間拆借的“二傳手”。
如果錢是從銀行流入民間借貸,資金鏈條慢慢越拉越長,而借錢的企業經營出現情況無法償還,最終會對銀行產生沖擊,牽連的經濟體也會越來越多,從而發生所謂“中國式的次貸危機”,不是沒有可能的。
“在部分民間拆借機構"出事"之后,資金提供方明顯謹慎,尤其是民間拆借機構之間的借貸。部分調研對象反映開始收縮業務,去杠桿,甚至愿意為此承受部分損失。”興業證券(601377,股吧)9月15日發布的的調研報告《草根調查》顯示,因擔憂對手風險,近期民間拆借公司之間的拆借活動明顯減弱,加劇了資金短缺。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罕見出土五件古代“蒸鍋”,其中一件大有玄2025-02-05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