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月24日電 中共中央黨校教授林喆今日做客中新網《新聞大家談》,解讀十八大后中國反腐工作的重點和難點,分析新一屆領導層的反腐路徑。在談及制度性腐敗問題時,林喆指出,“許多的特權是通過制度化的形式確認下來的。”
林喆稱,特權,顧名思義是特殊的權力,不應該有而有的現象。“特權的產生實際上不是這幾年發生的,毛澤東時代就有。當時,毛澤東一直講不要開后門、不要任人唯親,談的都是針對特權的。”
“習總書記講的還包括我們日常所見的特權,超越于職務范圍之內所獲得的享受。”林喆舉例說,“明明一個干部達不到這樣一個級別去享受的,他也去享受,比如說住房的超標,中央規定干部擁有一套房,但他利用特權或者利用自己掌管的領域中的權力大開方便之門,這樣的做法都是特權的表現。”
林喆認為,干部應該為民服務,而不應該是只為自己家族親屬、好友、子女等服務。“民眾對特權是最反感的,憤怒的呼聲是最大的。所以必須要反對特權思想,真的要共產黨人成為無產階級先鋒隊的一員,真正要做到反腐拒變,首先就應該消除特權思想,以民為本。”
“毛澤東一直反對將他于人民群眾割裂開來,還高呼過人民萬歲,他覺得生活在人民群眾中是最安全的。”林喆指出,“但現在有一些干部到一個地方就開始清場,造成民眾生活不便,還有的要警車開道。到底是顯示威風還是下決心把自己和民眾隔絕開?聽不到第一聲音,見不到自己的直接考察當中所應該見到的一些問題。所以,有些地方對中央領導這樣做,貌似在保護領導,實際是把領導與人民群眾割裂開。”
林喆還舉例稱,“哪一級別的干部吃飯、宴會要求達到哪種標準,實際產生了大量浪費。還有,某些地方專門出臺制度照顧干部子弟,公務員招考時向干部子弟開綠燈,這也是特權現象。”
林喆認為,中國的回避制度是做得很差的。“回避制度,第一個就是避親,親屬不能夠在同一單位、同一個系統,特別是構成上下級關系;第二就是避嫌;第三是避籍,中組部早有規定,不能運用土生土長的干部,因為土生土長的干部是最容易出現腐敗的。”
林喆表示,當前的回避制度不健全,讓部分官員由好人變成壞人。“這也是十八大以后,我們要加強廉政建設的一個制度建設。”
(原標題:專家談制度性腐敗:許多特權通過制度化形式確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