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日上午,中國最大的工程機械制造商三一集團就風力發電項目在美受阻狀告奧巴馬和美國外資審查委員會一事舉行新聞發布會。有關法律專家稱,外國公司起訴美國外資委是該機構成立以來的第一次,史無前例,但三一勝訴比較困難。三一集團董事向文波稱,訴訟更多地是為了中國企業的尊嚴而戰。
本案將于11月28日開庭。專家預計,按照在美提起訴訟的既定流程,本案的兩被告在月底前仍有解散訴訟的可能。在我方提出訴訟后,被告可以提起動議,申請法院來解散案件。
從經濟因素看,美國禁止的都是有科技含量、我們有競爭優勢的行業。從政治因素看,無論是三一還是最近美國眾議院報告主張封殺華為、中興,美國提出的理由都是認為可能危害美國的國家安全。從選舉因素看,禁止外國人投資不利于就業;但在涉及中國問題上,對美國政治家來說,往往是寧左勿右,寧可強硬一點。”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所副所長牛新春認為,美國禁止三一風電場項目不是孤立的個案,背后有經濟、政治和選舉等多重原因。
三一關聯公司風電場項目遭阻
今年3月,三一集團在美關聯公司羅爾斯公司收購了位于美國俄勒岡州的4個風電場項目。此后,由美國財政部長任主席的美國外資審查委員會(CFIUS)以涉嫌威脅美國國家安全為由,要求羅爾斯公司立即停工,且在所有設備移除完畢前禁止轉讓。9月28日,美國總統奧巴馬簽發總統令,要求中止該風電項目。
10月1日,羅爾斯公司向美國哥倫比亞特區聯邦地方分區法院遞交訴狀,將奧巴馬總統和CFIUS列為共同被告,將其告上法庭。三一集團認為,由于羅爾斯公司控制人為中國公民,奧巴馬總統和CFIUS對羅爾斯公司的風電場項目做出選擇性執法,侵犯了羅爾斯公司享有的平等保護的憲法權利。
損失兩千多萬
期待得到合理賠償
“三一過去沒有、將來也不會做任何有損美國國家安全的事情。”三一集團副總經理、羅爾斯公司首席執行官吳佳梁說,“我們之所以在美國土地上起訴CFIUS和奧巴馬總統,表明我們對美國的法治抱有充分信心。如果能夠贏得這場訴訟:它首先是美國法治的勝利,將證明美國是一個可以讓投資者放心投資的國家。”
7月25日,美國外資審查委員會發布禁制令,要求三一集團關聯公司羅爾斯停止在美一軍事基地附近的風力發電項目。三一重工董事向文波昨日表示,三一重工至今也沒有辦法了解到美國外資審查委員會調查的具體原因。當知道美方是因為國家安全拒絕三一投資時,他們就把相對的股權轉給了美國公民持有,但是還是失敗了,為此三一損失了差不多2000多萬美元。所以他們希望在這次訴訟當中,最起碼美國外資審查委員會要給這種無端的損失給予合理的賠償。
□專家觀點
勝訴概率會有多大
不看好訴訟結果?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研究院院長桑百川分析說,企業在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權益的過程中,肯定有很多困難和波折,最終判決結果也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因為奧巴馬限制羅爾斯公司的投資,理由是影響到了國家安全,以國家安全為名行投資保護和投資壁壘之實,這種案件在法律上的判決往往有很大彈性,真正能夠獲得勝訴可能需要一個很長的維權過程。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梅新育給出的預測是,這起案件勝訴的概率很低。“坦白說,對于三一的這次訴訟結果,我個人并不看好,畢竟這是一個普通人挑戰巨人的嘗試。”中國政法大學民商經濟法學院院長王衛國也表達了同樣的觀點。
案件有何現實意義
意義遠重于結果?
雖然勝訴概率不大,但三一集團拿起法律武器維權的行為卻有深遠意義。梅新育說,其意義在于讓美國各級政府部門以及其他國家以后在損害中國企業權益之前有所忌憚,降低中國企業遭遇政治性風險的概率。他說,此事與平安集團海外維權、華為中興美國維權一樣,體現了中國企業在海外市場上維權日益積極主動,而這種變化是建立在中國企業實力上升基礎上的,要不然也打不起海外官司,而且這也說明中國企業走出去對國際經貿規則和東道國法規掌握運用已經日益嫻熟。
王衛國稱,“不可否認的是,這是一次積極的嘗試,在這樣的訴訟當中,起訴的目的并不意味著非要追求勝訴,代表著企業在國際貿易戰中,敢于抗爭和挑戰的精神,同時也塑造了中國企業‘不好惹’的形象。”他還表示,“就此事而言,我認為在塑造中國企業境外形象方面和維權方面,這個行為本身的意義,遠遠要重于結果。”
□相關新聞
白宮調查顯示
未發現華為從事間諜活動
N綜合新華社電
據路透社17日報道,一項由美國白宮委托、歷時18個月的調查顯示,沒有證據顯示華為公司在美國從事任何間諜活動。對此,外交部發言人洪磊18日說,這再次證明了美國會有關報告對華為公司的相關指控是不實的,希望有關國家為中國企業投資經營創造公平、穩定環境。
路透社當天援引兩名內部消息人士的話報道說,這份報告將平息華為從事間諜活動的謠言。“我們知道,政府的一些人非常希望找到間諜活動的證據。”其中一位匿名人士說,“但如果真有的話,我們早就發現了。”
據悉,這項由白宮委托的秘密調查活動受到了情報部門和其他政府部門的協助,調查人員研究了大量可疑行為報告,并走訪了近1000家電信裝備采購商。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發言人對這一報道拒絕置評。華為公司發言人則表示,公司對這一調查并不知情,但對華為未從事間諜活動的調查結果毫不意外。
雖然白宮委托的調查并未發現任何實質性證據,但該調查依然聲稱,華為產品存在被黑客利用的系統漏洞,未來可能對美國國家安全構成威脅。但調查并未明確這些系統漏洞是華為刻意設計的,還是單純的系統缺陷。美國權威網絡設備安全專家費利克斯·林德納在對華為產品進行了數月詳細研究后認為,這些系統漏洞僅僅是軟件缺陷,而非刻意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