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10月12日訊 日本“購買釣魚島”鬧劇已經持續了整一個月時間。在此期間,中方采取了一系列反制措施堅決捍衛領土主權,而由于“購島”事件對中日關系造成的嚴重影響,讓野田政府陷入了內外交困的局面,開始研擬所謂“妥協方案”。
日本新聞網11日發表評論稱,日本政府所謂“購買”釣魚島方案引發中日兩國關系緊張,令日本政府和社會感到種種壓力,并且遭到越來越多的批評。評論認為,在經濟界等種種壓力之下,首相野田佳彥的底氣已經開始崩潰。
一出“購島”鬧劇日經濟損失慘重
日本政府9月10日宣布“購買”釣魚島及其附屬的南小島和北小島,實施所謂“國有化”,并在9月11日簽訂所謂“購島”合同,此舉使中日關系降至近年來的最低點。中國政府隨即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堅決捍衛領土主權和合法權益。
由于野田內閣“購島”的錯誤行為,日本在工業、旅游業及進出口等方面更是遭受重大挫折。美國《商業周刊》7日援引美國摩根大通銀行報告稱,中日領土爭端激化導致日本出口下降、前往日本的中國游客減少。報告指出,日本第四季度GDP將打破之前預計的零增長,實現負增長0.8%。
因“購島”受連累的日本汽車業、旅游業更加苦不堪言。據美國全國廣播公司“財經頻道”8日報道,在剛剛過去的第三季度,日本汽車整車對華出口下跌約70%,汽車零部件出口可能下跌40%。
日本《東京新聞》8日報道,稱近年來日本旅游業的增長一直拜中國游客增加所賜,而目前中國游客人數激減,使日本旅游景區發出“悲鳴”。
投機不成反蝕把米
野田支持率下降
日本政府一意孤行“購島”造成的惡果不僅使日本首相野田佳彥進退兩難,自認“誤判”,更使日本民眾和商界人士大為不滿。近一個月來,日本民眾、商界及國際輿論紛紛發聲,譴責野田內閣“不負責任”。
日本《朝日新聞》11日撰文稱,野田首相表示中國對“購島”的反映“超出預估”。文章評論稱:“身為作出‘國有化’決斷的領導人,這種說法未免太不負責任了?!?/P>
韓國《朝鮮日報》11日報道,實施“購島”措施近一個月后,日本國內輿論出現分歧。報道援引日本放送協會(NHK)當天公布的民意調查結果稱,野田佳彥的支持率比起上個月降低5個百分點,跌至26%。
日本《產經新聞》11日稱,野田“失算”所造成的不良影響還在繼續,中日雙方至今仍未找到修復關系的突破口。同時,文章對野田內閣提出批評,認為野田雖然口頭表示“希望通過溝通,努力緩和緊張關系”,但依然堅稱在法律上沒有任何妥協的余地。報道稱,“完全看不到緩和關系的顯著成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