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7月5日訊 近日,網友“擺古論今”微博透露,北大官網公布校領導機構設置中存在11位校長助理、5位副校長等共計27人(2人兼任)。這引發一陣聲討,網友稱“北大淪陷”,并評價說:“你們讓胡適、蔡元培、嚴復這些老領導汗顏啊!”學者稱,高校日趨行政化,去官僚化是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昨日,北大回應稱,大部分校長助理是兼職服務的,并非所謂的“校級領導”。
校長牛過部長?
一個副部級的高校校長都擁有11位助理,那么中央政府各部委的部長們又有幾位助理?記者查詢發現,各部委部長助理的數量都很少,其中最多的是商務部和財政部,均為4人;其次為教育部和公安部,均為2人;再次是文化部,僅為1人。記者還發現,清華大學的校領導機構沒有設置校長助理,但是各級別校領導總數也達到了23人。中國人民大學的校長有6位助理,但是校領導機構的人數則比北大和清華要少,僅為16人。
著名教育學者熊丙奇博士表示,國外的高校,校長級別的領導一般也就3至4人,反觀國內,往往是一個校就能出20多個副局級以上的干部。他指出,高校的行政化和官僚化往往會造成教育資源的極大浪費。師資有限,人的精力和資源也有限,本來是搞教育的人都忙著去當官了,必然會對學校的教學產生極大的影響。高校的去行政化、去官僚化是當前高等教育制度改革的重中之重。
北大稱非校級領導
昨日,北京大學回應稱,媒體表述的部分內容與北大實際情況不符。北大的11位校長助理是根據工作需要設立的服務性崗位,大部分校長助理在學校是兼職服務的,他們或是某個院系的教授,或是某個職能部門的負責人。北大的校長助理的設置不同于其它國家行政機關的“部長助理”職位,職位的設立并不占專門的行政資源和崗位級別,并非所謂的“校級領導”。北大校長助理的本職工作還是教學和科研,他們兼職協助分管校長處理相關事務,這在北大是常態。
常態未必就是正常的,該是“減肥”的時候了。——一家之煮
組一支足球隊為校長分擔事務,是資源浪費。——小湯同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