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日,在天津市區,感到明顯震感的市民跑到戶外躲避
閩南網5月29日訊 28日10時22分,河北省唐山市市轄區、灤縣交界發生4.8級地震,震源深度約8公里,北京、天津、秦皇島、承德等地都有明顯震感。地震并未造成人員傷亡和大的財產損失。唐山市地震局專家緊急會商,得出了近期唐山市不會發生大的破壞性地震的結論,并及時對外發布。目前,唐山市廣大群眾心態平穩,生產、生活如常。中國地震臺網中心專家表示,這次地震屬于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余震。
唐山震感非常明顯
“當時正好在單位辦公室,看到辦公室頂上的燈開始晃,然后魚缸里的水都晃得很厲害。”唐山市民溫小姐告訴記者,她的單位位于唐山市豐南區,屬于市中心的南邊,辦公室在8樓,震感非常明顯。
她告訴記者,一些經歷了比較多地震的老同事則表現得比較鎮定,他們幾乎將所有1976年大地震后的地震都稱為“余震”,心中認定“余震”肯定大不了,所以根本也不緊張。
此外,她介紹說,由于唐山經歷了大地震,所以現在建房子的時候都很注重抗震的效果,地基打得比較深。而且政府部門也對避震等進行了宣傳,她告訴記者,如果碰到地震了,在樓層不能亂跑,要找比較堅固的家具藏起來。
地震后,記者看到,不少北京、天津等地網友均在微博上表示,地震發生時明顯感覺到了震動。
據了解,此次唐山地震的震中距離唐山市約25公里,距秦皇島市約100公里,距天津市約130公里,距北京市約175公里。北京、天津、秦皇島、廊坊、承德等地均震感明顯,遼寧省葫蘆島、盤錦、錦州部分地區也有震感報告。
“余震說”有爭議
昨日,唐山市地震局通報稱,據初步調查統計,地震并未造成人員傷亡和大的財產損失。此外,經過唐山市地震局專家緊急會商,得出了近期唐山市不會發生大的破壞性地震的結論,并及時對外發布。目前,唐山市廣大群眾心態平穩,生產、生活如常。
昨日,中國地震臺網中心副主任張曉東表示,這次地震屬于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余震。張曉東說:“近年來,該地區余震活動水平不高,最大為4級水平,這次4.8級余震是唐山老震區余震的正常起伏活動。”
張曉東表示,本次4.8級地震,震感范圍比較大,河北、北京、天津、遼寧的許多地區都有感,主要是因為近年來我國城市化進程加快,高層建筑增多。
但是,中國地震臺網中心研究員、地震首席預報員孫士鋐昨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此次唐山地震屬于板內地震,有專家將此次唐山地震歸為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余震”,他個人認為不是很合理。他解釋稱,盡管此次唐山地震在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延震期,但是,如果唐山大地震之前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唐山也有地震,“那是不是也可以作為之前地震的余震呢?”
據了解,近年來,唐山老震區先后發生了2004年1月20日4.2級,2006年5月3日3.6級、3.8級,2008年3月11日3.9級,2010年3月6日4.2級、4月9日4.1級等地震。
【專家說法】地震云預測是“民間愛好”
“今天一早就開始觀測天象,天空中出現了地震云,看來是難免的了。按照日子推算,接下來的一個半月內可能不止一次大級別地震……”昨日上午7點43分,這條微博出現在網上,起初沒有太多網友注意。兩個多小時后,上午10點22分,河北唐山發生4.8級地震。隨后,這條微博被瘋狂轉發,該網友甚至被稱為“預測帝”。
對此,孫士鋐認為,根據“地震云”來預測地震,只能說是民間愛好。
他介紹說,“地震云”較早的理論由日本的真鍋大覺教授提出,地震前地球內部積聚了巨大的能量,使地溫升高,加熱空氣,成為上升的氣流,并以同心圓狀擴散到同溫層,使10000米高空的雨云形成細長稻草繩狀的地震云。
據了解,目前對于地震云的形成原因眾說紛紜,雖然各有道理,但是都不能完整解釋地震前出現的這種現象。孫士鋐表示,地震本身是個非常復雜的過程,所以預報地震,最好采用綜合法。
【回顧】1976年唐山大地震
1976年7月28日凌晨3時42分53秒,坐標——東經118.2°、北緯39.6°,天空電閃雷鳴,一場突如其來的7.8級大地震,頃刻之間把百年唐山夷為平地。
這場地震造成242769人喪生,164851人傷殘,7200多個家庭斷門絕煙,4202人成為孤兒……一座城市,帶著它特有的大地與時代的傷痛,只在數秒之間幾乎從地圖上被抹去。這是20世紀世界上傷亡人數最多的一次地震,這場可計算的直接經濟損失達30億元以上的大災難震驚了中國,也震驚了世界,唐山大地震被稱為“20世紀全球十大災難”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