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可喜歡這里的海洋動物了,你看他玩得多開心,都舍不得走了。”20日,武夷山添宏極地海洋公園,來自三明的李季丹女士,看著孩子貼著玻璃墻與企鵝開心戲耍,臉上掛滿了笑容。
“游完海洋公園,晚上帶孩子去看‘印象大紅袍’,明天去主景區登天游、坐竹筏,下午去冰雪王國主題公園,晚上再去看‘武夷水秀’。”這兩天,李女士一家的行程安排得滿滿當當。她說,武夷山這幾年變化很大,大人可玩的地方多了,孩子也有了可樂的去處。
“十二五”以來,武夷山持續創新旅游業態,走出了“旅游+文化、旅游+互聯網、旅游+健康”的新模式,形成主題景區、鄉村旅游、休閑線路等業態和特色高端休閑聚落,產業升級步伐不斷加快,吸引力不斷增強。
武夷山旅游產業之變,是我市迎接高鐵時代到來,豐富完善旅游產品體系,推動旅游產品從觀光向休閑度假轉變的縮影。“十二五”期間,圍繞打造國際旅游度假城市的目標,我市全力組織實施培育“千億旅游產業”行動計劃,并以迎接高鐵時代到來為主線,樹立“大旅游、大行管、大產業、大武夷”意識,圍繞讓游客“進得來、行得暢、留得住、玩得好、能消費、可回頭”等方面,做足做好旅游發展文章:
以打造“中國式養生為特色的國際度假目的地和區域旅游集散地”為目標定位的273個項目拉開大幕;
154家星級、主題、精品飯店和一批旅游購物廣場加緊推進;
武夷山機場加快提升改造,通往重點旅游區(點)的道路和城市綠道迅速布局完善;
優秀旅游城市形象漸入人心,旅游標準化和智慧城市創建工作全面啟動……
五年來,全市實施的補齊旅游要素短板、豐富旅游內涵的重點項目累計完成投資額超200億元,新增4A級旅游景區7家,3A級旅游景區16家、休閑集鎮7家、特色村23家、A級旅行社33家,促進了文化旅游、紅色鄉村旅游、溫泉旅游、觀光工廠等一批新業態蓬勃發展。
與此同時,我市展開了以旅游市場需求為導向,以主要客源地為重點,以互聯網營銷和精準營銷為策略,實施上下聯動,推進跨行業、跨區域合作,持續開展了“清新福建·一元門票游大武夷”“低碳之旅·暢游武夷”等活動,倡導成立了包括合肥、銅陵、蕪湖、宣城、黃山、上饒、寧德、福州等閩贛皖九地市“合福高鐵旅游媒體聯盟”,不斷加大宣傳推介力度,把更多游客“引進來、留下來”。
乘著高鐵時代到來的東風,隨著一大批旅游重點項目的實施、新興旅游業態的發展和宣傳營銷活動的持續開展,大武夷旅游品牌影響力與日俱增,全市旅游經濟指標快速增長,“十二五”期間,全市累計接待游客超1.09億人次,年均增長17.29%,實現旅游總收入超1348億元,年均增長18.94%。
高鐵時代的到來,為我市旅游產業發展注入強勁動力:2015年,全市旅游人數2925萬人次,比增16.9%,旅游收入371.6億元,比增18.9%,累計接待游客數和總收入兩項指標均比2010年翻了一番。
全新的“十三五”,我市旅游產業發展迎來新契機:以武夷山為龍頭的大武夷旅游圈,將作為全省重點提升的五大產業聚集區,打造成為世界遺產黃金旅游區,我市與三明、寧德、龍巖等地必將形成山地生態休閑旅游聚合發展的新局面。
(鄭金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