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建陽區徐市鎮北岸村的黑木耳迎來成熟期,菌棒錯落有致分布在田間。在正值采摘期的大楓車食用菌專業合作社的木耳種植基地,40多名工人正趁著晴好天氣,抓緊時間進行采摘。
“我來黑木耳基地摘木耳,每天有100元左右的收入。”北岸村村民吳秀琴說,他們既是“采摘工”,還是“運輸員”和“晾曬員”,許多當地村民在家門口就能就業增收。
近年來,徐市鎮黨委政府打造“北岸—大田—范墩菌種示范帶”,北岸村流轉土地100多畝,以“黨建+合作社+基地+訂單”模式,成立了南平市建陽區大楓車食用菌專業合作社。
“黑木耳菌棒可以采摘4批次,一直可以延續到明年四月份,預計干木耳產量將超過8萬斤。今年市場行情看漲,每斤干木耳價格批發價達33元一斤,產值預計可達264萬元。”合作社負責人吳麗文介紹道,今年合作社提高了木耳的培植量,預計將達到40萬棒。
由于今年陰雨天氣居多,晾曬成了困擾合作社最大的問題,采摘下來的木耳如果不能及時晾曬干將會發生霉變,吳麗文第一時間找到了北岸村下派第一書記吳振標。吳振標迅速聯系共建單位建陽經濟開發區建達集團黨委下屬的建前公司黨支部,免費為北岸村提供6000平方米的晾曬場地,有效解決了合作社晾曬黑木耳的燃眉之需。
“我們村黨支部要不斷增強凝聚力,提高服務群眾能力,在鄉村振興戰略中,發揮黨支部的核心引領作用,展現為民服務本色。”吳振標說,北岸村黨支部積極探索可持續發展的輪作模式,實現改善土壤、一田多用、菌糧兩收等多重效益,穩住糧食安全,又鼓起群眾的“錢袋子”。(通訊員 吳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