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正值檳榔芋成熟季節,建陽區黃坑鎮塘頭村大片田野里彌漫一股濃厚芋香。當地村民正忙著采挖成熟的檳榔芋,大家手腳麻利,分工明確,忙得不亦樂乎。檳榔芋的豐收,為當地村民務工增收多了一份保障。
村民將剛收獲的檳榔芋刨莖去葉,篩選打包后,稱重驗貨,集中裝車運至廣州、長沙等地,村內檳榔芋種植大戶傅金榮看著即將發車的檳榔芋,內心滿心歡喜。
過去,黃坑鎮檳榔芋產業規模小,經營分散,從事檳榔芋種植的農民極易因市場波動、技術、氣候等因素影響帶來經濟損失。近年來,黃坑鎮積極探索“黨建引領農戶+科特派”機制,通過黨建引領、科特派借力、農戶聚力發展模式,加速盤活土地資源,大力推動檳榔芋產業發展。
塘頭村黨支部負責人封惠卿介紹,塘頭村結合“一村一品”項目資金,新建檳榔芋種植農耕路1000余米,護岸170米,并計劃修建600米水渠,用于排澇灌溉,并與種植大戶合作購買檳榔芋加工設備,同時依托科特派機制,主動對接雷炳華、黃麗等科技特派員,為散農提供檳榔芋種植、加工提供“保姆式”服務。
“自從檳榔芋被確定為塘頭村‘一村一品’發展項目后,塘頭村黨支部幫助我流轉了100多畝土地,村里硬化的機耕道,還有新建的檳榔芋集散點,更大程度方便了我們種植和存儲檳榔芋。今年我種了200多畝,帶動新歷、鵝峰等周邊村種植100多畝,畝產量3000多斤,畝產值6千多元,未來希望可以將檳榔芋打造成為我們鎮的特色品牌。”傅金榮說。(通訊員 饒海燕 蘇培波)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以“食”為媒 沙縣小吃亮相國家部委2025-04-28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