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呼呼……”昨日上午9時30分,一架無人駕駛載人航空器在成功故里騰飛而起。與此同時,在石井鎮芯谷濕地公園內,南安市城市空中交通運營中心項目正式開工。這也標志著南安市在搶灘低空經濟藍海、搶占發展“制空權”上,踏出堅實的第一步。
提前布局讓低空經濟“起飛”
所謂低空,通常指距正下方地平面垂直距離在1000米以內的空域,根據需要可延伸至3000米以內。近年來,無人機在空中的士、外賣配送、電力巡檢、農業植保等方面長足發展,拓展了更多的應用場景,低空經濟加快融入各行各業,市場規模空前壯大,驅動了未來產業發展新動能。中國民用航空局發布的數據顯示,到2025年,中國低空經濟的市場規模有望達1.5萬億元;到2035年,有望達3.5萬億元。
南安作為工業強市,產業與低空經濟關聯性強,良好的工業基礎,能夠有效嫁接航空器材元器件的生產制造。此外,在地理位置、人文環境、應用場景等方面,南安也具有發展低空經濟的獨特優勢。5月底,2024第八屆世界無人機大會南安分會場暨首屆南安低空經濟及無人機產業發展大會在南安舉行,這也是全球無人機、無人系統最具影響力的專業展會首次落地福建。
今年6月,南安成立了低空經濟產業發展領導小組,吹響低空經濟騰飛的號角。目前,南安已招商對接了10個低空產業項目,在建3個航空飛行營地,取得250平方公里的空域,可以實現航空運動、巡檢監測、應急救援、城市物流、空中文旅、生態治理、航模競賽等多領域應用場景,為低空經濟奠定了良好基礎。
接下來,南安將采取“以點串線、以線聯片”模式,在3個航空飛行營地的基礎上,每年再新增3個飛行營地,系統布局空域起降基點,并點對點規劃多條跨區域通航線路,在空管系統的不斷完善下,逐步構建多層次航空飛行體系,形成立體化飛行交通和物流樞紐。
全省首個“智慧航空”營地落地
南安市城市空中交通運營中心項目位于石井鎮芯谷濕地公園,項目計劃總投資約2000萬元,總占地面積約1960平方米,主要建筑面積294平方米。項目采用裝配式模塊化建設,集成低空空域智能管控系統,建設內容包括飛行指揮中心單元模塊、候機接待中心單元模塊、機庫及維保中心單元模塊、起降平臺單元模塊及相關配套設施等。
項目建成后,將作為載人級自動駕駛飛行器以及物流、消防、應急、文旅等各類應用型無人機的起降、停留、檢修、維護保養的基地。同時,運營中心將集區域低空空域智能管控功能于一體,對周邊相應空域范圍內、標高120米以下空域的所有飛行器進行計劃調度、監測、設備及操作人員注冊等管理和服務。這也將是福建省首個裝配式智慧型航空飛行營地項目。
項目的建設,也將為南安市域內及周邊區域無人航空器飛行提供空域保障飛行器服務等支持和保障,從而在探索低空場景自管自用及開發方面貢獻南安經驗。
“我們將以此為契機,以場景‘化’產業、以場景‘育’產業,加快構建全產業鏈條低空經濟集群,也讓石井真正成為上可翱翔天際、下可通江達海的樞紐中心,為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石井鎮鎮長王勝藍表示。
打造低空經濟千億產業集群
昨日,首批5架無人駕駛載人航空器完成交付,“成功號”完成首飛。作為這批無人駕駛載人航空器的“娘家人”,億航智能設備(廣州)有限公司副總裁賀天星表示,低空經濟的崛起,不僅為航空產業注入了新的活力,更為城市的發展提供了新的動力。下一步,他們將與南安共同探索無人駕駛載人航空器的場景應用,為南安的文旅以及交通行業賦能。
隨著應用場景的不斷開放,越來越多低空企業和低空項目向南安集聚,低空經濟發展熱潮勢必形成。南安將搶抓低空經濟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規劃涵蓋總裝、部裝、零部件、交付、試飛整個產業鏈條的產業園區,招引低空飛行器核心零部件和整機龍頭企業,推動本地企業有效嫁接航空器材相關產業,逐步轉型升級為新興產業,如機械產業向機翼機身、機體結構件轉型;通信企業向飛控導航系統轉型;新材料企業向碳纖維復合材料轉型,打造新的千億產業集群。
9月27日,南安還將舉辦中國國際飛行器設計挑戰賽,展示南安空域魅力,拓展“低空經濟+”產業,打造各領域低空產業南安名片。
(記者 陳江濤 黃奕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