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廠工人已自行對不合規的機臺進行切割拆除
閩南網9月7日訊 昨日下午4時許,南安市吉達有色金屬制品有限公司(簡稱吉達),自行拆除未達標生產設備。吉達因夜間生產鋁制品,冒刺鼻濃煙遭投訴而被曝光(南安一停產制鋁廠夜間偷開工 濃煙刺鼻噪聲擾民)。昨日下午,南安環保部門前往檢查,廠家稱冒濃煙因熔煉爐燒的油不充分,以及引風機壞掉。廠家昨日拆除未達標設備,稱已花費100多萬購買新設備,近期申請報批,將可節能減排。
環保部門要求廠家于下周二前登報承諾,并提交“環保承諾書”,承諾遵守環保法律、法規,接受社會監督,按照環保部門批復的要求生產。
進展:自行拆除設備未達標部分
昨日下午,記者隨同南安市環保監察大隊執法人員,一同來到吉達。該廠法人代表吳先生稱,冒濃煙的是一套熔煉爐設備,去年2月份,花費80多萬元購買的。這套設備未經環評、驗收,擅自投產,去年9月23日,廠家曾因此被環保部門查處。
據介紹,該廠占地10來畝,2009年從美林街道搬遷過來,有三四十名工人。昨日,記者見廠方正自行拆除該設備上未達標的部分。吳先生解釋,當初多番考察后,購買該設備,還以為不錯。他自稱,當初組裝建廠時,錯誤認為設備有環評,再增加設備,無需再環評。
疑問:該設備為何冒濃煙?
釋疑:濃煙源自燃燒不充分且引風機故障
該套設備未環評驗收,被環保部門責令停產整頓后,廠家一直處于停工狀態。吳先生稱,停工期間,廠家轉向做鋁制品銷售,未動用到該設備。近期,廠家用該設備“開工兩三天”,是由于要趕此前留下的一些訂單,制造電桿等貨物,“對方催著要,只好連夜開工。”吳先生坦言道,冒濃煙在于設備很久沒用,重新使用時,設備燒的是油,燃燒不充分,加上引風機剛好壞掉。
吳先生說,自己長期在外,疏于檢查工廠設備,工人環保意識較弱,引風機出故障,卻繼續生產,產生濃煙,對村民生活造成影響,自己有責任。
至于為何夜間開工,主要是考慮成本。吳先生稱,工廠所在一帶,夜間電費是白天一半,夜間開工可節省一筆費用。
疑問:拆除未達標設備是否長久之計?
解決:已花百萬購進新設備,并使用清潔燃料
去年9月23日被環保部門查處后,該工廠停工,吳先生稱,他當時一直想辦法解決,咨詢幾家環評公司。今年5月份,他找到一種符合國家環評要求,可以節能減排的一種清潔能源,叫“生物質成型燃料”,用于替代油,并將改變原有的生產工藝流程,“這套新設備要100多萬元,已經購買進來”。
吳先生稱,近期他將把這套新設備申請環評、報批。今后,廠家將采用生物質成型燃料,作為新燃料投產。這種新燃料對環境影響較小,大批的新燃料已運至廠內。記者點燃一小撮這種燃料,氣味溫和、不刺激。(本網記者 董加固 陳邵珣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