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氏民居在閩南傳統的建筑形式上,巧妙融入南洋建筑裝飾風格,使這一建筑群更加絢麗多彩。
林路厝:中西方建筑文化結合的古大厝
南安有句俗語“有林路富,無林路厝”,描繪的是南安籍華僑建筑家林路,于清光緒年間在家鄉省新鎮滿山紅村興建的宏偉古大厝群。這座古大厝群叫南安林氏民居(俗稱“林路厝”)。百年彈指一揮間,如今,這座中西方建筑文化相結合的古大厝,越來越顯韻味十足,并已成為中外藝術交流難得的實物資料,發揮著華僑尋根謁祖的重要使命。不久前,這座古大厝躋身“國保”行列。
現狀 歷經百年滄?!∪匀粴鈩莼趾?/STRONG>
林路厝1908年建成,坐北朝南,由西向東依次為宗祠、正屋、疊樓、書房等建筑聯袂并排平行而立,通長110多米。建筑群前鋪有寬敞的石埕,埕前建有水榭,山墻間留有2米寬的防火通道。建筑占地面積約6000平方米,現存建筑面積約3600平方米。
從遠處望去,現存的四座各自獨立的古大厝呈“一”字形整齊排開,組成一個氣勢恢宏的古厝建筑群。盡管歷經百年歲月滄桑,但那磨得锃亮的花崗巖和紅磚構成的紅白相間的古居外墻,在陽光照射下依舊熠熠閃光;前墻“水車堵”幸存的人物雕塑、花鳥魚蟲和鐫花窗欞栩栩如生,活靈活現;硬山式與歇山式屋頂、高翹屋脊格外氣派,別具一格;穿斗式木構架雕梁畫棟,裝飾著大量精美的雕刻和畫作,內容有飛禽走獸、花鳥魚蟲、山水人物,其刻畫工藝精細,令人嘆為觀止。尤其是上下廳堂的進口釉面地磚和半墻上的釉面壁磚,圖案精美,保存完好。
記者了解到,林路厝不僅建筑風格與眾不同,做工也非常精細,連鋪地板的地磚,都是從南洋用船運過來的,極具南洋特色。不僅如此,主厝與護厝地磚的花紋也不盡相同。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安溪鐵觀音春茶進入采制黃金期2025-04-29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