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振興(右)獲獎,與指導老師合影留念
海都閩南網訊 在剛剛結束的第25屆全國高中學生化學競賽中,南安一中高三年學生周振興摘取金牌,并被北京大學化學院預錄取。
雖然已經跳過高考大關,但他并沒有放松去玩,反而感覺壓力很大。因為比賽集訓3個月,許多科目落下了。他明白,為了實現自己研究航空高端材料的目標,必須打好基礎,而很多科目的知識是互相關聯的。而且,多學點專業知識,才能盡早適應大學學習。
每天長時間實驗 有些氣味讓人難受
周振興的指導老師蔣新征介紹,今年9月,周振興以全國高中生化學競賽省一等獎的身份,通過考核,成為省隊唯一的泉州學生。之后3個月,他和9名隊友在廈門大學備戰全國競賽。
要想在全國大賽中取勝,實驗能力至關重要。而在廈大培訓期間,實驗課也是周振興最大的考驗。他說,有時一個實驗要做1~2天,常常是早上8點半開始,下午四五點才結束,午飯也要趕時間,需要很強的耐心。
讓周振興記憶深刻的,是一個“卡尼扎羅”實驗,要從呋喃甲醛中分離出呋喃甲酸和呋喃甲醇這兩種化學物質。“操作的步驟比較基礎,關鍵在如何控制反應的時間,太快分離出來的產率會降低,太慢就會超時影響成績。”那個實驗全程將近8個小時,手要不停地攪拌。
一個實驗做下來,手酸是小事,讓周振興最受不了的,是呋喃甲醛的味道會沾在手上和衣服上,兩三天都去不掉。“雖然對皮膚沒有刺激性,但一聞到那個味道很不舒服。”
正因為有這樣的訓練,周振興在全國競賽時獲得不錯的成績。10個隊員中,只有他和另外一個隊員沒有超時。(本網記者 葉碧玉)
一個方程式 引發化學興趣
說到為什么喜歡化學,周振興說,是因為一個化學方程式。初中時,化學課本上有一個關于葡萄糖與菲林試劑的反應方程式,“這可以用來檢測是否患有糖尿病,但課本上沒有給出具體如何操作,又是怎么反應的。”他把書翻了好幾遍,就拿著那個方程式請教老師。老師說,他想知道的答案,已經是高中階段的知識了。不過,見他好學,老師也很高興,幫忙查了很多資料,解開謎底。
一個謎底解開了,卻是更多謎底等著探索。升入高中,周振興越來越覺得化學神奇,比如同一種物質可以有不同的存在狀態,“像水,超過100℃,如果繼續悶著,體積不變加熱,會有一部分水成為氣態;繼續升溫,最后就既不是水又不是汽,這就是超臨界流體。”
周振興說,每天晚上,他都要花2~3個小時來學化學。“雖然其他科目成績不是特別好,但化學我是肯定不會丟的。”今年5月,他參加泉州市高中化學競賽獲得一等獎,由此踏出化學夢的第一步。
跳過高考 壓力反而更大
在很多人看來,競賽是通往大學的一條捷徑,周振興做到了,但不用參加高考的他,覺得壓力更大。
“我對自己要走的路很明確,我就是要學化學,然后盡快進入科研行列。”周振興說,在準備比賽的過程中,他發現目前高中的化學知識和大學有很大差別,“現在學得早一點、深一點,才能適應以后的學習。”
他有一個很遠大的目標,就是要做高端材料,應用于航天技術。“目前我國在這方面的技術比先進國家至少落后了50年。”
但現在最重要的,是要把落下的課程補上,尤其是數學和英語,因為集訓,將近三個月沒有上課,很多內容都落下了。“之前我曾許諾蔣老師,只要我獲得金牌被大學預錄取,就要努力學好英語。現在是我遵守諾言的時候了。”
如今,周振興依然每天跟同學們一起上課,雖然很多同學開玩笑說,對他“羨慕嫉妒恨”,但他明白,各個學科之間不是獨立,而是融會貫通的,化學也可能運用到數學、物理等其他學科的知識,只有打好基礎,才能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