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南安市推進新時代“大思政課”建設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正式印發。《方案》明確,南安將通過打造教學“大課堂”、善用社會“大課堂”、搭建資源“大平臺”、建好育人“大師資”等4個方面舉措,全面推進“大思政課”建設。
《方案》指出,南安將從建強思政課程群、落實黨委抓思政課建設機制、發揮“名師”“優課”示范作用等層面推進思政課堂教學,打造教學“大課堂”。《方案》要求,要充分發揮福建作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實踐地的優勢,用好用活《閩山閩水物華新——習近平福建足跡》《習近平在福建》等系列采訪實錄和《福建紅色文化讀本》等特色學習材料。此外,教學“大課堂”將緊密結合南安實際,充分挖掘南安華僑精神、紅色文化、海絲文化等資源,將其引入思政課堂,推動黨的創新理論融入各學段思政課。同時,將在全市“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評選活動中,單列思政課名額;每年評選一批學校思政課示范精品課,建設一批思政課示范課在線課程,組織思政課教師觀摩學習名師“優課”,做好思政示范課展示、巡講活動。
《方案》要求,“大思政課”要善用社會“大課堂”,從建設好思政研學教育基地、設計好研學精品主題線路、組織好多樣化實踐教學等角度拓寬研學實踐途徑。南安將著力發揮蓉中村鄉村振興基地作為全國首批“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這一優質平臺作用,用好全市11個“行見八閩”大思政課實踐研學點;同時,加強統籌協調、整合資源,遴選一批具有南安特色的思政研學教育基地。南安還將充分挖掘南安歷史人物和教育實踐基地的育人價值,圍繞科學精神、工業文化、美麗中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等對思政資源進行梳理整合,結合實際打造愛國主義研學實踐路線,精心打造“行走的課堂”。
在搭建資源“大平臺”方面,《方案》從完善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平臺、建設中小學研學實踐服務平臺、抓好基層思想政治工作等方面整合全市思政研學資源。其中,《方案》要求,要主動對接泉州市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協作機制,強化“南安市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協作中心”建設;并進一步發揮南安市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領導小組作用,建設中小學研學實踐服務平臺,遴選并委托一批有資質、信譽好的研學服務方,打造一站式研學服務平臺,為學生參與思政研學實踐活動提供服務。
思政課能否講深、講透、講活,教師至關重要。南安將通過加強教師選配、強化教師培訓、建立兼職隊伍等方面建設思政課教學的長效機制,建好育人“大師資”。根據《方案》,南安將加大思政課教師招聘力度,充實專兼職思政課教研員隊伍;每年組織思政課教師研訓活動不少于2次,把新任思政課教師上崗培訓納入培訓計劃;實行思政課特聘教師、兼職教師制度,積極選聘地方黨政領導干部、企事業單位管理專家、社科理論界專家、各行業模范等加入思政課教師隊伍;通過建立健全兼職教師制度,形成各級各界先進代表、紅色基地講解員和文化志愿者經常性進學校參與思政課教學的長效機制。
根據《教育部等十部門關于印發< 全面推進“大思政課”建設的工作方案>的通知》 (教社科[2022]3號)和《中共福建省委教育工委等十部門關于印發< 福建省全面推進“大思政課”建設的實施方案>的通知》 (閩委教思[2023]12 號)要求,結合南安市工作實際,確定11個“行見八閩”大思政課研學實踐圈南安市實踐研學點名單,31個南安市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名單(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
“行見八閩”大思政課研學實踐圈南安市實踐研學點
南安市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名單(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
(記者:陳亮亮 通訊員:陳曉龍 戴一珺 部分資料來源:中共南安市委辦公室、南安市人民政府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