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陽升起,陽光透過稀疏的云層,灑在車站上,形成一片片金黃色的光斑。車站工作人員開始了一天的工作,手里拿著各種工具,忙碌地檢查著設施,確保一切都能正常運行。
候車室內也開始熱鬧了起來,乘客們有的背著沉重的行李,有的牽著孩子,有的則是獨自一人,靜靜地等待班車的到來。
這是南安客運中心汽車站清晨的場景。實際上,這幾年來,南安人的出行方式悄然發生變化:2010年4月28日,位于泉州豐澤與南安豐州交界處的泉州動車站投用;2016年12月22日,南安客運中心汽車站正式投用;2021年1月5日,陪伴南安人40多年的南安汽車站完成使命,結束運營;2022年12月30日,“和諧號”T8010次列車抵達南安北站,南安正式進入“動車時代”。
轉型升級
南安客運中心汽車站投用
時針撥回到2016年12月22日,隨著南安客運中心汽車站第一輛班車緩緩駛出站臺,標志著新建成的南安客運中心汽車站正式投入使用。省際、市際的十幾條客運線路移至客運中心汽車站發車。
走進南安客運中心汽車站,迎面能看到售票窗口和擺放整齊的服務告示牌,候車大廳的大屏幕上,各班次的首末班車發車時間、發車間隔時間正在不停地滾動播放。
“這個車站寬敞明亮,衛生環境干凈整潔、內部設施現代化,讓我們乘車更加舒心、出行也更方便。”乘客鄭女士說。
據了解,南安客運中心汽車站位于溪美街道崎峰社區,于2012年3月開工建設,占地面積61.28畝,規劃總建筑面積34473平方米,其中,主站樓建筑面積19012平方米,2500多平方米的候車室大大優化了旅客的乘車環境。
車站的投用,為市民提供了便捷的出行方式的同時,也帶動了周邊商業發展,餐廳、健身、超市、旅館等業態相繼崛起,越來越多的公交線路開始向南安客運中心汽車站集中。
然而,近年來,隨著高鐵、動車、私家車、順風車等出行方式的出現,選擇乘坐客車的人越來越少,公路客運市場也因此不斷萎縮,成了一棵“老樹”。要讓客運市場這棵“老樹”身上冒出“新芽”,南安客運中心汽車站轉型升級勢在必行。
“我們也在積極優化運營方式,實行客運‘公交化’,用更優惠的價格、更優質的服務來留住旅客。”福建省泉運實業集團有限公司南安分公司黨支部書記、經理葉超陽告訴記者,如今的南安客運中心汽車站到泉州動車站、水頭、石井、洪瀨、梅山、眉山、英都等地都實行“公交化”改造,市民出行可以搭乘公交車了。此外,公司還積極響應國家節能降耗號召,購置了一批批新能源純電動客車投放在客運班線,為群眾提供“綠色出行”服務。
“我們還推出了旅游、研學等包車服務。”南安客運中心汽車站站長吳少青說。
完成使命
南安汽車站告別歷史舞臺
南安客運中心汽車站的投用,也加速了南安汽車站完成使命的進程。2021年1月4日,隨著最后一班客車駛出,位于市區成功街的南安汽車站在夜幕中站完了最后一班崗,宣告結束它40多年的汽車旅客運輸使命。
“南安汽車站建于1978年12月,當時叫‘南安運輸站’。”拿出珍藏的《泉州交通運輸志》,南安市交通運輸事業發展中心運政股股長黃劍彬一邊翻頁,一邊向記者介紹,“1993年2月,汽車站與原泉州公司南安車隊合并組建泉州市汽車運輸總公司南安分公司,改稱泉州市汽車運輸總公司南安汽車站”。
這個陪伴了南安一代人青春的汽車站,在見證城市的發展的同時,更是見證了人們的別離和團聚:或是第一次離開南安到外地求學,或是第一次作別家鄉外出打拼,或是在車站牽手摯愛……
在這里,一趟趟班車從站口開進開出,載著一車又一車乘客的期許駛遠方,又載著他們對家鄉的牽掛重返故土。人來了又去,只要下車、抬頭,“南安汽車站”的招牌仿若是一聲熟悉的問候——“歡迎回來”。
“以前無論是去做生意、求學還是探親,人們都要來這里坐車,這是‘必經之路’。”市民吳先生告訴記者,車站最繁忙的時期是在動車開通之前,那時候,車站里幾乎每天都是人山人海,男女老少背著大包小包,排著長長的隊伍等待上車。
“現在經過汽車站,此前搭車求學、回家往事還歷歷在目,當時稍慢一步,最快也僅能搭上第二輛車。從隊末排到隊頭、再到出發,總感覺隊伍還是那么長。”溪美女孩小郭一談起汽車站,心中滿是回憶和不舍。
經常乘坐長途汽車的王先生是土生土長的溪美人,從小便習慣到南安汽車站乘車出行,在他的記憶里,到南安汽車站乘長途汽車曾是“老溪美人”最重要的出行方式之一。“那時候,我們從南安出發去福州都得來這里坐車,路程要兩個多小時。”
南安汽車站曾是南安最大的客運場站,多年來,為市民出行帶來許多便利,也成為南安一個地標性建筑。“1990年,我到汽車站工作,見證了汽車站從幾十輛車,發展到峰值時200多輛車,再到結束時只剩70多輛車,這段過程就像過山車。”時任南安汽車站值班副站長、現任南安市客運中心站副站長的黃世章說。
2010年車站迎來客流最高峰。據《泉州交通運輸志》記載,那一年,南安汽車站營運客班線40條,年發客運班次29.2萬班,年發送旅客160.2萬人次,有員工41人。
“當時的線路比較多,每到節假日,總要增加班次,發車的班次也較為密集,5分鐘、10分鐘就要發1個班次,候車廳都站滿了人。”南安汽車站原站長曾瑞芬回憶,隨著出行方式的多樣化,尤其是受到高鐵動車、網約車、私家車的沖擊,以及短途班線“公交化”的影響,南安汽車站客流量逐年下滑,2021年,車站一天的運轉量僅2000人次左右。
如今,再走進這座承載著眾多記憶的車站,已是一番空蕩蕩的景象……
出行提速
南安進入“動車時代”
2022年對南安來說也是具有重要意義的一年,距泉州動車站投用13年后,興泉鐵路南安北站正式投用,自此,南安境內共有2個動車站。“動車時代”的到來,不僅讓南安本地人喜出望外,更讓不少在南務工人員感受到了便利和幸福。
如今,距離南安北站正式亮相已過去10個月。回憶起剛到北站時的情景,負責開通籌備工作的南安北站站長甘小飛仍心潮澎湃。
時間回溯到2022年12月30日上午8時35分,在眾人的翹首以盼中,“和諧號”T8010次列車抵達南安北站。隨著這位特殊“客人”在南安北站的正式亮相,興泉鐵路實現全線貫通運營。
據了解,興泉鐵路自2017年4月起開工建設,起自京九鐵路興國站,經江西省贛州市,福建省三明市、泉州市,終至福廈鐵路泉州站,全長464公里,設計時速160公里,為國家I級單線電氣化鐵路。其中,清流至泉州段長290公里,共設20座車站,南安北站就是其中之一。
甘小飛說,目前,途經南安北站的有南昌至泉州旅客列車2對、贛州至泉州旅客列車1對,所有車次票價均可在中國鐵路12306網站查詢到。
一聽說動車開到了“家門口”,村民黃先生迫不及待買了張車票體驗一把。“從泉州到南安就10來分鐘,又快又穩,現在有了這個動車站,南安人出行更加便利了,也有利于促進我們西埔村鄉村振興發展。”
“興泉鐵路的全線通車,大大方便了我們返鄉探親。”長期在泉州工作的江西人何先生說,目前,僅在泉州經商就業的江西人,總人數超過60萬,他們中不少人來自興泉鐵路的另一端——江西贛州一帶。特別是隨著興泉鐵路的開通,贛州、吉安等江西各地的貨物,可以近距離通過鐵路直抵福建,再通過廈門港、泉州港出口。
記者了解到,興泉鐵路整條線路還是旅游觀光的佳選。泉州清源山、德化陶瓷博物館、中國香都永春、大田象山避暑養生度假區、寧化紅軍長征紀念館等,興泉鐵路沿途生態景區、紅色景點、美食資源豐富。
11月1日,記者來到位于省新西埔村的南安北站,“南安北站”四個紅色大字映入眼簾,從空中俯瞰,整座站房氣勢恢宏,獨具特色的“燕尾脊”,讓人感受到濃厚的閩南氣息。據了解,南安北站按2臺5線布置,可容納客流量800人。
除客運功能外,南安北站的貨運功能對于南安的產業發展也有重要意義。甘小飛告訴記者,通過南安北站運輸出去的石材、陶瓷等南安資源,量還是很大的。
“對南安發展而言,興泉鐵路的全線貫通運營,打造了更便捷安暢的交通格局,不僅讓市民出行條件得到改善,而且有利于拉動旅游業發展,吸引人才回流,同時帶動人文交流升溫,促進南安縣域各鎮村協同發展。”在南安市交通運輸局副局長邱民楷看來,興泉鐵路是一條“振興路”,也是一條“致富路”。
邱民楷表示,興泉鐵路是東南沿海連接中西南地區的重要交通樞紐,其開通增強了南安向贛南、閩西南等地區的輻射能力,促進贛閩兩省沿線地區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和商流實現順暢流通循環,對于實現南安經濟發展再次飛躍具有現實意義和長遠影響。“作為一條客貨兩用鐵路,興泉鐵路的開通有助于促進南安現代交通物流體系加速完善,加速城際能量互通,持續推動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往縱深發展,實現服務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超越。”(海絲商報記者 王麗清 黃奕群 通訊員 吳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