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9月19日訊(閩南網記者 肖曉錦 通訊員 陳瑞萍 文/圖)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數字化轉型已逐漸成為各行各業的重要趨勢。石材產業是泉州南安一張亮麗的名片,乘著數字經濟和工業互聯網的東風,南安石材產業蝶變走上高質量發展之路。
打造“互聯網+智能制造”石材專業化園區
今年6月,位于南安市水頭鎮的南安國際石材智慧產業園一期標準廠房項目正式進場施工,全面拉開了整個項目實質性施工的序幕。此次開工的項目一期啟動示范區,建設用地面積約176.76畝,投資額5億元,建設標準廠房約14萬平方米,致力于打造首個石材行業“燈塔基地”。
南安國際石材智慧產業園一期標準廠房于今年6月開始施工
據悉,南安國際石材智慧產業園總規劃用地約2000畝,總投資40億元,以“三帶、五區”為標準建設石材生態智慧產業園,計劃總建筑面積約80萬平方米。南安國際石材智慧產業園負責人、水頭鎮黨委副書記洪志勇介紹,項目依托海爾卡奧斯工業互聯網和南安石材產業資源優勢,基于數字化協同智造理念,致力于打造一個“互聯網+智能制造”石材專業化園區,推動石材產業的轉型升級,同時充分利用南安市石材資源,實現石材產業的數字化轉型和高質量發展。
“待項目建成后,將加速工業互聯網平臺與傳統石材產業的充分融合,有力提升產業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水平,引領石材產業全面轉型升級。”洪志勇表示,該項目將建成集多功能于一體的國內智能制造標桿園區,成為行業轉型升級的產業創新示范窗口,助力泉州南翼國家高新區發展,成為區域經濟的新引擎。目前,項目已有11家意向入駐企業。
為石材產業數字化轉型插上創新翅膀
在同樣位于南安市水頭鎮的南安市石材建陶雙創孵化基地項目現場,樁基工程作業已經完成,預計年底封頂、明年9月份入住。
南安市石材建陶雙創孵化基地項目總投資約2.2億元,占地面積約19畝,總建筑面積4.26萬平方米,主要建設華僑大學石材協同創新中心綜合樓、實驗室以及石材建陶質檢中心三個部分。
2021年,南安華大石材產業技術研究院成立
2021年7月,南安市人民政府與華僑大學共同成立南安華大石材產業技術研究院。成立后,研究院積極嫁接華僑大學優勢創新資源,引入最新科研成果、創新理念和優秀人才,為石材產業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
南安市石材建陶雙創孵化基地項目負責人、水頭鎮副鎮長黃身桂介紹,該項目建成后,將進一步促進南安市與華僑大學的強強合作,在關鍵技術攻關、科技成果轉化、科研平臺建設、產業人才培養等方面快出成果、多出成果,必將為石材產業的數字化轉型插上創新的翅膀,成為“政產學研用”校地深度融合的新典范;同時,也將為泉州南翼國家高新區的發展蓄勢賦能。
“項目的建成是南安市對研究院這兩年工作的肯定,為研究院的科研人員脫穎而出、盡展才華創造良好的科研、學習、生活、娛樂的環境;有利于筑巢引鳳,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研究院科研團隊,助推科研高質量發展,引領行業轉型升級。”黃身桂說道。
值得一提的是,根據建設方案,南安市石材建陶雙創孵化基地項目將融合石文化、五里橋文化、海洋文化、船文化等具有當地特色的設計元素,打造成水頭鎮的標志性建筑。
黃身桂表示,“該項目建成后將會是水頭鎮引領石材產業風向,提升鞏固‘世界石都’霸主地位的一個重要里程碑,也將成為水頭的新地標,對外宣傳的新名片,吸引更多的企業、人才了解水頭、選擇水頭、扎根水頭。”
吹響石材產業轉型“變奏曲”
產業數字化是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必由之路。隨著卡奧斯石材工業互聯網平臺總部基地落戶南安、華僑大學(南安)產教融合人才聯合培養基地成立、新一代信息技術在石材行業的推廣應用、《南安市石材產業轉型升級實施方案》的發布,南安石材產業智造升級不斷提速。
“近年來,南安涌現出互聯網石材掃描工具、搜索工具、VR體驗工具等石材互聯網工具,通過將石材大板高精度掃描到電腦、VR體驗,直接向工廠下單,實現石材私人訂制,助推石材產業向家裝市場延伸。”南安市水頭鎮相關負責人表示,南安市積極構建原材料供應和配置網絡,遍布印度、巴西、埃及、西班牙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同時,建設石材展示運營中心,集聚石材企業總部和營銷中心,推動產銷分離、資源優化配置,跨界整合石材陶瓷、水暖廚衛等一批特色產業集群,全力打造“泛家居”平臺。目前,石材展示運營中心已入駐企業72家。
如今,南安石材產業催生新能、煥發生機,正向著工業互聯網、智能制造、數字化等方向轉型。南安市水頭鎮相關負責人表示,水頭將持續堅持新發展理念,充分結合石材行業特點、發展需求和“石文化”元素,拿出“拼”的勁頭,堅定“勝”的信念,在新一輪高質量發展大局中敢為善為、爭取主動,在全方位推進高質量發展大局中展現水頭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