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南安市召開全市工業企業高質量發展大會,部署工業經濟新一輪發展,表彰恒利達、蓉中電氣、英良石材等三家第六屆南安市長質量獎獲獎企業。會上,南安市發出了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最強音。
今年是南安撤縣建市30周年。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三十年來,南安市把工業作為立市之本、強市之基、興市之要,締造了石材陶瓷、水暖廚衛等多個千億、百億級傳統產業和光電、半導體等新興產業。
當前,南安市正在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傳承弘揚“晉江經驗”,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高新產業培育壯大,推動制造大市向制造強市邁進,探索南安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之路。
作為我省工業經濟強縣,2022年,南安市經濟總量突破1600億元大關,規上工業產值突破3300億元大關,規上工業企業1229家、超億元企業516家、國家高新企業308家、省級科技型“小巨人”企業80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占規上產值比重達11.7%,工業企業質效雙升,南安位居全國工業百強縣第11位。
工業穩則經濟穩,工業強則南安強。站在撤縣建市30周年時間節點上,南安的主政者表示,要堅決貫徹落實福建省委、泉州市委“深學爭優、敢為爭先、實干爭效”重大部署,高舉“拼經濟、拼發展”旗幟,走好實體立市、工業強市發展之路,樹立“大抓工業、齊抓工業”導向,努力作為,挺起南安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脊梁”。
新引擎
絲滑釉技術、電解除菌水洗技術、渦輪增壓沖水動力技術、磁吸無線充電技術、5G衛浴、傳感技術……走進九牧集團產品展廳,各種與衛浴產品相關的新技術,讓人目不暇接。
九牧集團,是南安制造業龍頭企業,近年來,依托自主創新新引擎,這家傳統衛浴企業,已經轉變為一家高新技術產業。多年來,九牧堅守科技創新,每年將10%以上的銷售額用于研發,構建起“三年應用、五年基礎、十年理論”的創新研發體系,在全球設立了16大研發中心,累計獲得各項專利超20000項。
九牧集團的轉型,是南安傳統制造業向科技轉型的一個生動案例。
傳統制造業,南安積攢了豐厚家底——作為世界級的石材之都,南安的石材產量占全球的40%、全國的70%,進出口量都占全國60%,是全球最大石材設計、生產、交易中心;水暖廚衛產業是全國最大生產基地,行業7塊中國名牌產品中南安獨占了4塊,先后獲評中國百佳產業集群、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全國水暖衛浴知名品牌創建示范區等稱號;機械裝備產業,有規上企業291家,是福建省重點裝備制造業基地、福建省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
傳統制造業作為南安產業經濟領域的“存量”,近年來,南安市大力度引導存量轉優,鞏固和夯實“家底”。
聚焦傳統制造業產業鏈缺失、薄弱、短板環節,南安大力實施“強鏈、建鏈、補鏈”工程,重點向源頭控制、裝潢設計、創意運用、展示體驗、大宗集采、終端銷售、結算中心方向延展,搶占“微笑曲線”兩端。
面對數字經濟潮涌,南安市堅持數字賦能,通過引進先進工藝、設備技改、技術對接等措施,大力推進機器換工、智能制造、柔性制造、“數控一代”示范工程,支持行業龍頭企業建立數字化(智能化)車間,應用“數控一代”示范生產線,連續多年技改投資超百億元。目前,南安全市擁有2000多條自動化生產線,2個工信部智能制造綜合標準化與新模式應用項目、1個工信部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1家國家級智能制造示范工廠,6家福建省智能制造試點示范企業、14家“泉州市智能制造示范數字化車間”、16項產品通過省內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認定,實現機器換工超18萬人,年節約用工成本約140億元,一大批企業實現了迭代升級、價值成長。
為加快產業轉型,南安市相繼出臺《南安市加快工業(產業)園區標準化建設專項行動方案》《南安市推進工業(產業)園區高質量發展指導意見》《鼓勵企業入園若干措施》等,強化龍頭企業引領和產業鏈條配套,構建園區產業生態圈。目前,南安市已謀劃建設小微產業園20個,完成177萬㎡標準廠房建設。
新動力
位于泉州南翼新城國家高新區的“泉州芯谷”南安分園區,是泉州高新技術企業最密集的區域之一。
步入該園區,泉州三安半導體科技有限公司多棟現代化車間映入眼簾。與別處工廠機器轟鳴不同,這里的車間出奇安靜。三安公司總經辦相關負責人說,這是三安公司第三代半導體生產線,這種新型生產線整個生產過程廠房噪聲極小。
在三安公司產品展廳,氮化鎵、砷化鎵、射頻濾波器等新型材料和產品,新穎性和精細度,讓人為之贊嘆。
近年來,面對戰略性新興產業在國內外蓬勃發展的態勢,南安順勢而為,主動作為,加快打造高新技術產業。
據了解,目前,南安正加快培育光電信息和化合物半導體產業,已見成效。光電領域,南安全市有規模以上企業30家,是國家級的光電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化合物半導體產業領域,南安依托“芯谷”南安園區,以三安為龍頭,氮化鎵、砷化鎵等項目均已建成投產。
統計顯示,目前,芯谷南安分園區97個重大項目已啟動84個,完成42個,至2022年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超210億元,入園企業實現產值超52億元、納稅近2億元,成功簽約均和云谷、騰云硬科技、全色光顯、芯通科技等企業41家。
在數控一代方面,南安市企業通過自主開發設計或引進消化吸收,研制出高檔數控機床、工業機器人等數十種具有高端智能技術的裝備與產品,并在本土石材、消防、衛浴等行業企業得到推廣應用。
打造產業新高地,激活經濟發展新動力,需要更多科研助力。南安與廈門大學、上海大學、福州大學等幾十所大學開展合作,支持企業創建國家級實驗室、科技孵化器、研發中心,參與行業標準制修訂,并加大科技成果產業化應用補助力度,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目前,南安全市有省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16個。
工業是南安最大的優勢、最強的支撐。談到工業經濟的下一步發展,南安市主政者表示,按照“頂層抓設計、中部抓整合、末端抓落實”思路,短期保企業生存,長期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強化工業優勢,抓好傳統制造業存量轉優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工作,助力南安經濟社會發展行穩致遠。
(陳鑫煒 卓建番 蘇德斌 林俊杰 黃瑜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