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5月13日訊(閩南網記者 尤燕姿 通訊員 尤慷臨)近日,泉州市區一名10歲的女孩因“免費領取游戲皮膚”被騙走了17萬余元!
5月5日中午,10歲的泉州市區女孩小葉正在家中玩一款網游時,一名陌生游戲玩家發來了QQ好友申請,聲稱可以幫助小葉免費領取游戲皮膚、角色。看到如此誘人的信息,玩得興起的小葉立馬加了對方好友。而后,小葉又在對方的要求下添加了其他QQ賬號好友并加入了2個QQ群,甚至在對方的一步步引誘下,使用了父母的微信添加了對方的微信好友。
接著,對方通過微信發送含有木馬程序的微信二維碼讓小葉掃描,當小葉掃描二維碼后便顯示了相關銀行賬戶存在異常等信息。
見賬戶異常等信息,小葉有些慌了。此時,對方趁機以“小葉父母銀行卡會被凍結”、“不處理父母將會被抓坐牢”等為由,先后讓小葉按要求向其所提供的有關鏈接、支付寶二維碼等轉賬多達16次,共計177000元!
當天晚些時候,當小葉的父母拿到手機時,看到一連串的轉賬信息,才發現女兒被騙了,卻為時已晚!
無獨有偶,5月10日,家住南安溪美的小洪在家中玩“誰是臥底”手機游戲時,一陌生人添加其QQ好友欲購買游戲賬號。雙方談好價格后,對方告知小洪可在一個名為“交易貓”游戲平臺上進行交易,小洪立即按對方操作上架了自己的賬號。之后,對方之后發來了一個“下單成功”的截圖,并推送一個所謂該平臺客服的微信二維碼讓小洪添加“以確認訂單”。添加“客服”微信后,該“客服”以需要支付各種押金費用為由詐騙走小洪人民幣共計8319.66元。
目前,兩起案件,警方已介入調查。
【詐騙手法解析】
(一)騙子稱免費送出游戲皮膚/道具以此吸引受害人加好友;
(二)騙子向受害人索要家長的微信賬號、密碼或誘導受害人用家長的微信掃描二維碼盜取受害人家長微信;
(三)繼續索要支付密碼盜刷資金或以賬號異常為由誘騙轉賬,更有甚者對受害者賬號內的好友實施詐騙。
【警方提示】
未成年辨別能力相對較差,對網絡風險行為缺乏認知,家長應加強對手機的監管,控制未成年玩游戲的時間,不要讓孩子知道支付密碼,關閉手機的支付功能,避免未成年自己支付大筆錢財。此外,還應重視對孩子的防騙教育,告知孩子來歷不明的電話、短信、鏈接一律不看不理不點;不理睬網絡上故意搭訕的陌生人,不貪圖小便宜,不輕信免費領裝備、低價代練、購買游戲賬號等說辭;對于任何理由的轉賬、匯款要求,堅決不聽不信不轉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