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安市出臺《南安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推行科技特派員制度的實施意見》,同時制定了《南安市科技特派員工作方案》,計劃到2022年末實現科技特派員(團隊)鎮、村全覆蓋,實施科技特派員示范項目100項,以實現全市農業農村科技創新水平有效提升,科技成果轉化成效明顯,形成政府引導、市場驅動、特色鮮明的南安科技特派員工作新局面。
2018年,南安將選認科技特派員(團隊)100個,實施科技特派員示范項目20項。記者了解到,從2018年開始,南安市政府將每年從科技創新專項中統籌安排科技特派員經費,扶持科技特派員示范項目,對科技特派員工作、成果轉化、業務培訓予以補助。科技特派員創新創業專項資金采取“事前立項、事后補助”的“以獎代補”管理方式。若本級科技特派員被認定為省、泉州市級科技特派員,可領取上級的各項資金補助。
根據《方案》,補助分為科技特派員工作補助和科技特派員項目后補助。具體根據科技特派員(團隊)的工作業績,2018年擇優補助科技特派員80人,每人補助0.5萬元;安排40萬元,擇優補助20個科技特派員法人團隊,每個團隊補助2萬元,工作經費撥付給科技特派員所在單位;對科技特派員創辦、領辦經濟實體,或與經濟實體開展實質性技術合作的項目,按取得成效擇優遴選,安排160萬元,擇優獎勵20個項目,每個項目給予8萬元“以獎代補”的經費補助。
科技特派員需要什么條件?據悉,科技特派員選認不限地域、不限來源、不限服務領域,按照供需精準對接的原則,到企業、基層開展創業服務。科技特派員原則上需要具備中級(含中級)以上專業技術職稱(或碩士以上學歷),并具有相關科技成果、科技服務經驗。
如何認定為科技特派員?根據《實施意見》,為農戶提供技術公益服務,創辦、領辦經濟實體和星創天地,或與經濟實體開展實質性技術合作的個人和團隊,由各鄉鎮(街道)人民政府(辦事處)、雪峰開發區、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市直各單位選拔推薦,報市科技特派員辦公室依規依程序審定,認定為本級科技特派員。科技特派員每年認定一次,原則上任期至少一年,可連選連任。
南安還建立科技特派員登記制。《實施意見》中,政府鼓勵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轉化中介服務機構等企事業單位法人及個人,登錄“國家科技特派員網”進行登記,納入本級科技特派員管理。同時,對服務成效較好的科技人員,市科技局還將進一步推薦申報省、泉州市科技特派員認定,爭取政策支持,推動科技特派員開展農業科技成果及關鍵配套技術集成、產業化示范和推廣服務。
《實施意見》還提出,對到基層一線開展技術公益服務的科技特派員,在5年內保留科技特派員人事關系、職務等,工資、獎金、福利等待遇從優,由原單位發放,其工作業績納入科技人員考核體系,作為其評聘和晉升專業技術職務的重要依據并優先推薦。對離崗開展科技創業的科技特派員,在5年時間內保留其人事關系,保留原聘專業技術職務,工齡連續計算,并與原單位其他在崗人員同等享有參加職稱評定、崗位等級晉升和社會保險等方面的權利,期滿后可以根據本人意愿選擇辭職創業或回原單位工作。
“我們將以科技人才為支撐,聚集各級各類科技、人才、信息、資金、管理等現代生產要素,通過《實施意見》和《方案》的落實,引導科技人員下基層開展科技服務,進一步完善科技特派員制度和服務體系,激發廣大科技特派員創新創業熱情,推動南安市科技特派員工作持續深入開展,推動農村科技創新創業,形成政府引導、市場驅動、特色鮮明的工作局面。”南安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介紹,2016年至2018年8月底,南安共獲省級科技特派員認定6個,獲泉州市科技特派員認定19個,納入南安市本級科技特派員管理57個。獲各級星創天地認定6家,其中,國家級1家、省級2家、泉州市級3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