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4月1日訊 早晨7點鐘,陽光從窗口斜射進來,打在一把老木椅上。89歲高齡的林暫缺,靜靜地仰躺在那兒,瞇縫著眼,一臉安詳地聆聽村里的熱鬧:小販的叫賣聲、車輪的咯吱聲、厝邊的寒暄聲……
公公臥病在床,林碧花始終悉
南安市溪美宣化村,林老伯癱瘓8年了,厝邊們都知道,老人晚年這樣安然自在,可多虧遇上一個好兒媳呢。
“遇上了就是責任,當孩子一樣照顧唄。”兒媳林碧花不識字,不知孝順二字咋寫,但這8年來,卻堅持用無微不至的照顧,一點一滴地詮釋著這個詞。
這樁孝順事跡,被厝邊傳為佳話。
公公不肯吃飯
她就煮些甜食喂他
厝邊們接連指路,宣化村里,兩座高房中凹下去的那座矮樓,就是他們的家。
這是一座一樓平房,門前養著雞鴨,木質的屋頂有點破,一下雨就漏。
林暫缺阿伯中風癱瘓后,住在面朝東的偏屋里,每天上午7點多,林碧花喂他吃完早飯,就和丈夫一起,把公公抬到朝窗口的木椅上,讓老人曬曬太陽。
“中風、腦血栓,雙腿一直縮著,只能躺在床上。”林碧花說,丈夫在超市上班,要夜里才回家。公公的一日三餐,全靠她料理。
林碧花今年55歲了,孫子剛滿周歲,還不會走路,她常常一邊背著孫子,一邊一勺勺地喂公公吃飯,就像照顧另外一個孩子。公公吃飯是個大問題,飯菜時常抖得到處都是,她就把一條毛巾圍在公公的胸前,當作圍兜。
為適應老人的飲食習慣,她總得煮一些面和稀飯,容易咀嚼下咽的食物,肉要剁碎了喂。有時候,公公吃著吃著會睡著,打起鼾,林碧花就耐心地等著。
當然,林阿伯上了歲數,也會耍耍小脾氣。不吃飯,緊緊咬著牙,不肯張嘴。林碧花猜測,面和稀飯老人可能吃膩了,就給換換樣,她知道,公公生病前喜歡吃甜食,所以,家中的湯圓、八寶粥、奶粉、餅干和麥片,從不敢斷貨。一碗湯圓,煮爛一點,或者把餅干攪碎,拌在稀飯里,再或者泡一杯牛奶,公公就會吃個精光。
借錢蓋房裝修 讓老人住得舒服點
年輕時,林暫缺老人也是個有血性的漢子。他當過兵,上過戰場。當年村里識字人不多,公公就是其中一個,左鄰右舍的春聯、信件,都來找他寫,公公還會蓋房子。可惜30多年前,她剛嫁進林家不久,婆婆生病過世,再加上奶奶也撒手離去,公公消沉了好長一陣子。
生病前,林阿伯喜歡喝酒,喝多了會沒來由地摔東西、罵厝邊,林碧花和丈夫只能尷尬地給人道歉,收拾殘局。林阿伯每月有幾百元生活補貼,都沒存下,幾乎都花在酒上了。
“那家的媳婦可老實了。”附近開小賣部的阿姨,一直夸贊林碧花。
林碧花覺得,遇上了,就是責任。好在親戚間相互照顧,有人買尿布、墊紙,有空就來幫忙洗澡。夏天,老人隔天就得洗一次澡,林碧花一個人就能幫公公換衣服,但洗澡她忙不過來,只能等著丈夫或者親戚來了,合力把老人抱到椅子上,一人撐著他,一人用蓮蓬頭沖。為了方便,他們在公公房間里裝了熱水器,放上塑料板。
林碧花一點一滴的辛勞,丈夫林先生也看在眼里,“她很辛苦,白天主要靠她照顧,我爸只有我一個兒子,如果還有兄弟還能分擔點。”
丈夫一個月一兩千元工資,兒子打工收入也不高,但林家還是借錢,在樓房旁,蓋了棟五層高的新房。前陣子連連下雨,屋頂漏雨,公公房里的衣物都弄濕了,被褥也潮,林碧花和丈夫商量著,新房子先裝修三間,爭取趕在臺風來臨前,給老人住得舒服一點。(厝邊記者 陳瑩鈺 呂波 文/圖)